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古人的“如履薄冰”

发布时间:2021-12-04 来源: 四川省政协委员会办公厅 作者:佚名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时期《冰嬉图》(局部)。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在一些关于冰雪运动的科普节目中,总喜欢提起一个成语——如履薄冰。

  成语“如履薄冰”出自于《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思是说,不敢空手打虎,不敢徒步渡河。人们只知道这些危险,不知其他灾祸更凶猛。面对政局我战战兢兢,就像临深渊须谨慎、踏上薄冰更要小心。

  此诗为讽刺周朝昏庸的统治者而作,堪称一首非常出色的政治抒情诗。作者最后表达了自己忧虑国事的沉重心情。尤其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动形象、寓意鲜明,写出了自己焦虑万状的心态,堪称最古老最经典的流行语,广为后世引用。不过,此诗也间接透露了早在先秦时代,人们不仅擅长滑冰、踏冰,还深知其危险性,并将其意引申为做人做事随时都面临危险,必须时刻谨慎小心应对。

  有人称,最早记载中国冰雪运动的文字见于志怪古籍《山海经·海内经》:“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已下有毛,马蹄,善走。”因《山海经》佶屈聱牙、晦涩难懂,如何理解难以形成统一标准。故而,千百年来,人们对其意理解也见仁见智,晋代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注释为,钉灵国民的膝盖以下长有长毛,形似靴子,跑起来便能“自鞭奋蹄”。而东晋刘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裴松之注引《魏略》却说,“乌孙长老言:北丁令有马胫国,其人声似雁鹜,从膝以上身头,人也,膝以下生毛,马胫马蹄,不骑马而走疾于马。”不过,我更倾向现代人“想当然”的注释,因北方少数民族天气寒冷,常年下雪,人们习惯穿带毛的长筒靴子,脚踏滑雪板走路,行动速度极快。

  其实,直接记载“冰雪运动”的文字,隋唐时期才初见端倪。《隋书》列传中“契丹室韦”条曰:“南室韦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韦,分为九部落……气候最寒,雪深没马。冬则入山,居土穴中……射猎为务,食肉衣皮……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南北室韦皆古代东北部少数民族,在气候严寒、积雪甚深的环境下,当地人发明了木制滑雪工具,堪称一种省力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而“冰上运动”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新唐书》列传中“回鹘下”条谓:“东至木马突厥三部落……桦皮覆室,多善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意思是,向东可到木马突厥三部落,这里人用桦树皮做屋顶,多好马,习俗在冰上乘木马奔驰。所谓木马,即用板系在脚上,用弯木支在腋下,一使劲就可溜出百步,既快又有力。

  宋代开始,冰雪运动便不再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专利。北宋孟元老和沈括的史料笔记《东京梦华录》《梦溪笔谈》等均有关于中原地区冰上游戏的记载。明清时期,踏雪、滑冰等冰雪运动便大踏步向娱乐化、大众化方向发展。

  比较而言,我对古人由“冰上运动”开发并流传千古不衰的人生格言“如履薄冰”更感兴趣。封建专制时代,诸多名臣廉吏皆以“如履薄冰”的心态谨言慎行,不仅善终,而且名垂青史。唐代第一战神李靖,一生都受李渊、李世民父子猜忌,李唐王朝的两个皇帝也总在找由头杀他而后快,李靖一次次都涉险过关,凭的正是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做官处世为人。当面对李渊、李世民父子的无端猜疑及谣言、诬陷的包围,他甚至做到不申辩、不抗议乃至“阖门自守”;明朝开国功臣汤和能躲过朱元璋的屠杀得以善终,主要原因乃是他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晚清名臣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后受到清廷猜忌、质疑和防备,“如履薄冰”的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命弟弟曾国荃辞职返乡,才打消了慈禧太后的顾虑……故而,我认为,从哲学意义上说,李靖、汤和、曾国藩等诸多得以善终且名垂青史的文臣武将才是“冰雪运动”之健将。

  (赵柒斤)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7ce9cb8c017d6ed32d960cb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