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阳泉葫芦画:一瓢藏造化 天地一壶中

发布时间:2021-12-04 来源: 四川省政协委员会办公厅 作者:佚名

  雅色素而黄,

  虚心轻且劲。

  岂无雕刻者,

  贵此成天性。

  ——唐 张悦 《咏瓢》节选

  

  潜心创作。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出自《诗经·大雅·绵》,反映的正是源于远古的葫芦崇拜。葫芦藤蔓多枝,且腹中籽粒众多,喻意子孙兴旺、代代传承;其圆形外廓,蕴含和谐美满之意;谐音“福禄”,象征富贵吉祥。“一瓢藏造化,天地一壶中”,葫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在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有一对结缘葫芦的伉俪——张建维、宋红梅夫妇,他们以葫芦为纸,妙手著锦,匠心雕琢,让葫芦焕发了新的生命!

  

  东方神韵。

  

  

  

  葫芦伉俪 同心创作妙手天成

  

  

  在阳泉矿区一间普通的居民楼里,张建维、宋红梅夫妇正在创作葫芦画。张建维开朗随和,宋红梅文雅秀气,他俩都在矿区的中学里任教,二人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葫芦画的创作上。张老师正在葫芦上雕刻弥勒佛像,只见他用刀在葫芦表面刻、铲、锉、磨,凹凸不平的立体纹路随即呈现,纹理层次分明、精致细腻。而宋老师正在用烙笔制作年画人物,笔触起伏间,线条飘逸而出,伴随着丝丝缕缕的青烟和淡淡的焦香,器中人物跃然而出,灵动逼人。在他们不大的房间里,到处是葫芦:地上堆着备用的亚腰、歪把、圆肚等各式葫芦;博古架上摆着用烙画、彩绘、雕刻、堆漆、掐丝等不同工艺呈现的葫芦工艺品;工作台上是正在雕刻、打稿、上漆、造型的半成品;书桌茶几、床头窗前放置的也都是葫芦做成的笔筒、花架、烟斗等各式葫芦制品;墙上则高挂着“葫芦张”牌匾。这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葫芦之家”。

  葫芦本是质地纯朴的天然之物,在夫妇俩的灵思妙手下,这些葫芦被赋予了鲜活的艺术性,令人耳目一新。一个个葫芦不单是漂亮的工艺品,更是一份美好的祝福。“大葫芦压窗台,金银财源滚滚来”,说起与葫芦结缘,夫妇俩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我国民间一直把葫芦视为吉祥物,素有“宝葫芦”的美誉,以葫芦为题材的民间故事不胜枚举,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张建维生于1964年,老家在山西省昔阳县三都乡花峪村,这是一个太行山中的古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葫芦的习惯,他的祖辈父辈都是当地出名的葫芦手艺人,他们不仅把葫芦制成水瓢一类的实用物件,还能做成蝈蝈笼这样的民间工艺品。张建维从小跟着家人,早就学会了加工各式葫芦制品,而把葫芦当成作品来创作,则与宋老师密不可分。宋红梅生于1967年,求学时在晋中师专主攻美术专业,毕业后成为中学的美术教师。上世纪九十年代,小两口每逢假期,都会回张建维老家小住,站在绿叶扶疏、遮天蔽日的葫芦架下,葫芦的自然造型之美,让学美术的宋红梅看了十分欢喜,琢磨起在葫芦上做文章——由宋红梅设计、张建维加工,他们开始突破农家传统的做法,尝试制作葫芦灯,探索在葫芦上雕刻、作画,向自然学习,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生活气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葫芦的兴趣越来越浓,靠多年积累的葫芦制作经验和专业美术功底,把葫芦设计成艺术作品,成为他们共同的心愿。

  

  匠心独运。

  堆漆葫芦 拙朴雄浑飞金走彩

  

  在葫芦工艺品市场上,流行的是以烙画和雕刻为主的套路,这些技艺对于张建维和宋红梅来说,可谓是手到擒来,毫不费力。然而,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他们并不甘心,总想着要提升。2004年,夫妻俩专程去平遥考察学习,被当地的描金家具、漆器所吸引。受到启发的二人,回家后开始琢磨如何将仿古堆漆工艺运用到葫芦上。不过,葫芦底色是淡雅的黄色,如何让葫芦呈现出仿古的棕红色是一道难题。张建维试了各种办法均不理想,正当他一筹莫展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茅塞顿开。一天,有个葫芦不小心弄湿了,他想放到火上烤干,火苗舔舐处,葫芦出现了迷人的棕红色,这不正是做堆漆葫芦想要的效果吗?他一边摸索一边总结:首先得把葫芦弄湿,再放到火上去烤,但若火候不够,烤出来的葫芦颜色太浅,而烤的时间太长,又容易烧焦爆裂。经过数十次的试验,他终于掌握了葫芦底色加工技术。

  堆漆葫芦的题材首选龙凤图案、名家书法。为了达到图案与葫芦本身独一无二的品相相结合,构图就需要特别的技巧,因为葫芦为上下两个球体,不像是一个平面,要想让图案突出,不仅要考虑球面效果还需要兼顾两个球体的衔接。宋红梅在设计《龙凤呈祥》作品时,就打破平面上左右对称的构图方式,将龙与凤作对角分布,既能让人目之所及龙凤同时呈现,又注意相互呼应融为一体。在设计名家书法图案时,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同时,还要根据球体的透视效果,灵活创意,使得书法的线条不变形。

  经过多次打磨、烘烤、上色、仿古造旧后,就该进行堆金了,所谓堆金就是采用金漆多次勾画堆积,这个工序非常烦琐。张建维用笔格外小心,因为葫芦本身是个球面,每次上漆不宜太多太厚,否则容易流动,前功尽弃。待第一次金漆干后再涂第二次,如此往复,高的地方要上七八次,低的地方也要三四次,一周左右方能完成,最后还要经多次抛光渗腊,达到如镜面一般的抛光效果,才能形成浮雕式的立体效果。

  好作品,离不开时间的雕琢。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建维和宋红梅创作的仿古堆金工艺葫芦作品《五龙献瑞》,在2008年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获得“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

  

  旗袍葫芦 冷艳香凝东方神韵

  

  葫芦造型优美,形态各异,选取优质葫芦与传统吉祥的题材在葫芦上作画,力求与葫芦本身独一无二的特点相结合,是张建维、宋红梅追求的目标。经过多年潜心实践、探索,两人形成了独特的彩绘葫芦画风格,他们创作的人物、花鸟、走兽等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不媚不俗的感觉。2012年7月,他们接到赴北京参加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的通知。为了完美体现休闲农业创意,让葫芦作品独树一帜,他们耗费了不少心思,甚至把雕刻、彩绘、镂空、粘贴等多种技法融合在一个葫芦的制作上,然而工艺的堆砌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某种意义上还破坏了葫芦的自然之美。面对自己精心挑选出的一大堆葫芦,负责设计的宋红梅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她瞥见衣柜里的一件民族风上衣,其婉约清丽的立领盘扣让她联想到古典气质的旗袍之美。旗袍,最能把东方文化的内涵完美无缺地表现出来,和钟爱的葫芦是如此的形似与神似!这灵感让她欣喜万分,迫不及待地开始新的创作。

  选材很关键,首先外形要好,要选周正修长的葫芦,上下两肚大小的比例要协调,曲面要圆润,不能有过多的棱线。葫芦表面要光滑干净,不能有过多的脏斑和凹凸,否则会影响作画的效果。其次,要选成熟的葫芦,其表皮质地硬,饱满光滑,给人以挺拔的感觉,还利于保存。旗袍葫芦是雕刻和彩绘工艺的结合,领口部位的造型非常关键,难度在于“裁口”的时候还有一个体现立领的倒三角,张建维说,这是一门技术活儿,需一气呵成,最忌的是跑锯,若锯条不稳出现滑动,直接影响成品的造型美观。

  雏形初具后,宋红梅就在葫芦上勾勒,她用笔飘逸洒脱,葫芦旗袍上的装饰图案主要选择了凤凰牡丹、吉祥花卉等,这是在翻阅大量资料后构思而成的,简练的几笔,就把万种风情的旗袍演绎到了葫芦上。进行彩绘时,最难把握的是上颜料,工艺葫芦因其皮质和宣纸的特性不同,既要达到国画的效果又不能和纸上作画一样进行晕染。经过多年的探索,她才终于掌握了葫芦作画和色彩配置的技巧。如今,她创作的葫芦画造型生动立体,色彩浓淡相宜,达到了笔墨合一,心手尽致,亮丽而灵动。

  在考虑旗袍葫芦艺术性的同时,他们还考虑了实用性,对其外形进行反复推敲,在领口部略作加工,可以作笔筒或花瓶,摆放在案头尽显主人的品味。经过选材 、打磨、设计、上稿、彩绘等繁琐的过程,优美含蓄、神秘冷艳、矜持温婉的葫芦旗袍终于完成了。这件被命名为《中华旗袍》的葫芦作品,在2012年8月于北京举办的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华北东北分赛区中获产品创意金奖,随后又于当年10月在南京举办的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决赛中获产品创意金奖。2020年10月,该作品还获得首届山西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会晋艺太行杯文创奖金奖。

  

  掐丝葫芦 大气精巧工艺精湛

  

  关公的故里在山西,他被尊为“武圣”,集“忠、义、信、勇”于一身。关公的精神也最能反映山西的厚重文化。如果能成功地把这一形象在葫芦上表现出来,作品必然能够体现出立意上的深远和创作上的高度。然而普通的彩绘、雕刻,总让人觉得难以展现关公的威武,这成为了张建维的心结。前几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夫妇俩暑期去青岛旅游,在一个小店里,宋红梅发现了一块在玻璃上用掐丝镶嵌工艺制作的工艺画,顿受启发,心想如果把这种工艺移植到葫芦画关公的创作上,掐丝勾边镶嵌一定会为作品添彩。他们开始在掐丝上做文章,回家后反复试验,终于掌握掐丝工艺,解决了葫芦冷镶嵌的制作难题。用掐丝镶嵌工艺制作的《忠义关公》葫芦作品,似有了灵性,不仅形象惟妙惟肖,细到发丝、翎羽、装饰都形象逼真,而且威严大气,大大提升了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做掐丝的时候,可以说专注和耐心缺一不可。”即使是从艺二十多年的张建维也从不敢掉以轻心,从设计构想到最终成画,掐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在制作上有着极高的要求,操作难度非常大也最耗时间,通常完成一件作品需二十多天时间。制作时,先选取直径一毫米左右的铜丝,按照事先绘制的设计图稿,利用压刀等工具将铜丝贴合线条,用胶水粘贴镶嵌到葫芦上。只见此时的张建维,凝神静气,唯恐出现一丁点的瑕疵,细细的铜丝在他手指间穿梭,宛若游龙戏凤,特别是在转弯的地方,为了令铜丝平整服帖,每一次扭转都要求一步到位,在线条弧度较小的位置,以指尖顶戳铜丝,依靠触感与经验完成定形,掐丝线条不仅要求优美流畅,且需一次成功,不能反复修正,否则会留下印痕,影响美观,之后还要进行打磨,铜丝要磨成均匀的棱型,上色上光上漆后,作品就完成了。掐丝的过程如同搭建房屋的梁架,这些闪闪发光的铜丝就是纹样分割线,一次又一次看似繁琐枯燥的掐丝,却为作品赋予了精致的艺术效果。

  多年的努力,张建维夫妇的葫芦工艺作品获得行内专家及市场的认可,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有传统葫芦雕画的精美、细致,还立体生动、不拘一格。从脸谱、十二生肖传统吉祥图案,到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长城、旗袍等主题,从葫芦工艺摆件到葫芦手串、葫芦耳饰、葫芦吊坠等新型文创产品,从雕刻、烙画的传统手法到堆漆、掐丝等创新工艺,他们至今已创作各种葫芦手工艺品1000多件。

  “艺痴者技必良”。在一件件看似浑然天成的葫芦画作品背后,是他们日复一日地勾画与雕琢,是他们坚守的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文\图 白 英)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7ce9cb8c017d79b5f6230e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