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悟”诗人张元干的爱国情怀
公元1091年,张元干出生在芦川永福(今福建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历任太学上舍生、文林郎、陈留县丞、朝议大夫、将作少监、抚谕使等职位。其词承前启后,婉丽中现烟尘,豪放中见现实,与张孝祥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张元干出身书香门第,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的地方。因早年丧母,他十四五岁随父张动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每逢宾客酬唱,他必专心倾听,有时随口应和,辞藻可观,满座惊叹,人誉为“敏悟”。
张元干画像。
19岁那年,张元干到江西南昌向东湖先生徐师川请教诗词句法,参加江西诗派洪刍、洪炎、苏坚、潘子真、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人的诗社活动,成为“江西诗派”的一员。
在广泛的社交生活中,张元干的创作才华得以展现,逐渐崭露头角,声名响亮。22岁,他随父亲到汴京(今河南开封)任太学上舍生,学业和诗词创作更是与日俱进。期间,他作有《菩萨蛮·天涯客里秋容晚》等词,以清丽妩秀的韵致,获得人们的称赞。公元1119年,28岁的张元干即释褐入仕,任开德府教授,授文林郎。
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李纲任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负责京都防务,时年35岁的张元干入李纲麾下,为行营属官。他坚决抗金,力谏死守,同时拟出《却敌书》鼓舞士气,并随李纲冒矢雨亲临城上指挥杀敌,击退金兵数次进攻,战斗异常惨烈。金兵遭重大损失后,知李纲守城有备,于同年二月退兵,京都得以解围。为此,张元干激情满怀,写下了《丙午春京城围解口号》一诗:“戎马来何速,春壕绿自深。要知龙虎踞,不受犬羊侵。九庙安全日,三军死守心。傥为襄汉幸,按堵见於今。”欢呼胜利。
然而,在击退金兵后,宋钦宗竟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罢免李纲。张元干则因态度鲜明地站在李纲一边,主张抗金,同时获罪。他悲愤地离京南下,迁居临安,写下了《兰陵王·卷珠箔》一词:“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怯杯勺。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寂寞,念行乐。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琼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意念,情韵兼胜,寓别恨之情于清旷的境界之中,使蕴藉的词境沉郁而婉丽。
张元干故居。
同年冬,张元干在淮上听到汴京沦陷,又写下了《感事四首》,其一道:“肉食贪谋己,几成国兴人。珠旒轻遗贼,玉册忍称臣。四海皆流涕,三军盍奋身。不堪宗社辱,一战靖边尘。”表达了极度哀伤悲愤之情。
翌年五月,赵构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是为高宗。宋高宗起用李纲为宰相,张元干先后被任为朝议大夫、将作少监、抚谕使。李纲为相后,廉政勤政,张元干积极配合李纲。但高宗信任的仍是卖国的主和派,执意与金议和,以求偏安一隅。他们打击、排挤李纲,李纲仅任75天宰相就被罢免。
公元1129年秋,张元干目睹国势日削,南宋王朝仅存江南一隅,义愤填膺,赋《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一词:“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垣祗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表达了对李纲抗金斗争的支持。为此,张元干遭朝廷奸臣诬谤,幸有汪藻伸以援救之手才得以免罪。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因此有评:“忠爱根于血性,勃不可遏。”
公元1131年春,江南战火渐息,宋高宗定居临安,无心收复失地,以求“苟安”,任奸臣秦桧为参知政事,主战派被排挤,仁人志士都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只得退隐林泉,啸傲山水。张元干也辞官回闽。1138年冬,秦桧、孙近等筹划与金议和、向金国纳贡,李纲坚决反对,张元干闻之亦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韵即事》诗,痛斥秦桧、孙近等主和卖国之权奸为“群羊”,表达自己请缨无路之悲愤。
此时李纲也在福州上疏,反对朝廷议和卖国。张元干得知李纲上书事,又作《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此词抒发了“气吞骄虏”的壮志和对权臣所谓“欲息干戈”的义愤,对李纲坚决主战、反对议和的行动表示敬仰和支持,希望李纲东山再起,收复失地,重整朝纲,劝诫统治者要吸取前朝遗恨。全词写得慷慨悲凉、愤激,其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表现了刚正不阿,坚守正义的爱国主义精神。
《芦川词》。
此词一出,迅即传至秦桧手中,秦桧恨得牙根痒痒,以他事追赴大理寺对张元干批捕抄家,除名削籍。公元1155年秦桧死后,张元干出狱至苏州,浪迹于江湖之上,公元1156年,时年65岁白发苍颜的张元干滞留临安,羁寓西湖之上,不仅与幸存的旧友刘质夫相遇,同时结识了年轻的周德友、张孝祥等人,并为周德友所藏苏养直诗帖题《跋尾六篇》。
翌年,他举杖与钟离少翁、张元鉴登上垂虹桥,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写下述怀之作《水调歌头·丁丑春与钟离少翁、张元鉴登垂虹》:“拄策松江上,举酒酹三高。此生飘荡,往来身世两徒劳。长羡五湖烟艇,好是秋风鲈鲙,笠泽久蓬蒿。想像英灵在,千古傲云涛。俯沧浪,舌空旷,恍神交。解衣盘礴,政须一笑属吾曹。洗尽人间尘土,扫去胸中冰炭,痛饮读离骚。纵有垂天翼,何用钓连鳌。”交织出壮志难酬、壮心犹在的情感画面。
此后,他在吴越一带漫游。于《上平江陈侍郎十绝平》小序中,他自知岁月将尽,感慨系之:“辛亥休官,忽忽二十九载,行年七十矣。”公元1161年,张元干卒,归葬闽之螺山。
张元干一生博览群书,能诗、能词、能文,其著作有《芦川归来集》10卷、《芦川词》2卷,计180余首,蕴藏丰富。他的词作,早年风格清新、婉丽;南渡后豪放、悲壮,风节凛然。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有抒发朋友之情的,更多的是怒斥昏庸误国奸臣、坚决抵抗金兵侵扰的作品,洋溢着澎湃不竭的爱国激情。《四库全书总目》中,对张元干词有这样的评价:“其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程应峰)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7af581df017b51ca85c609fa.html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
20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
2025-01-02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
2024-12-31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
2024-12-31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
2024-12-31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
2024-12-31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
2024-12-31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
20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
20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
20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
20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
20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
20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
20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中央政法委:推进政法...
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