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风采 > 正文

加快数字产业化 蓄能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11-27 来源: 山东政协 作者:佚名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人:毕秀玲)

  

  数字产业化是对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形成数字产品和产业经济新生态的过程,具有强渗透性和战略先导性,在各行业、各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和影响力。近年来,全省上下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聚力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全面开展转型路径优化、基础设施强化、服务供给深化“三化”专项行动,数字生态建设亮点纷呈:数据资源指数位居全国首位,累计开展数据共享490亿余次,开放数据272亿余条;新培育3个国家“双跨”平台、11个特色专业型平台,增量和总量均居全国第一,走出了一条覆盖面广、效益效率高的山东特色数字发展之路。

  清华大学发布的《2023中国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显示,我省信息基础设施指数排在第8位,在通信网络、新技术运用、算力支撑等方面还有不足,比如,研发设计软件对外依赖度高达90%、高端工控软件高达95%。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正处关键时期,实现“走在前、挑大梁”目标,数字产业化必须加速前行、快进一步。为此,建议:

  一、以“建”为基,超前布局数字设施。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要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产业化承载底座,更好满足产业未来发展需求。着眼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网络布局,加快实施“信号满格”专项行动,加快5G-A、F5G-A技术演进及应用创新,推进“万兆”网络建设和标杆应用先行先试,加速“万兆光网”能力布局,同时,依托我省航天、卫星装备制造产业优势,超前布局陆海空天协同融合的立体网络格局,拓展“卫星+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能力。着眼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构建“2+5+N”的全省一体化算力网络,合理布局区域性枢纽节点,提高算力资源利用效率。着眼AI的颠覆性变革,加快省级新型数据中心和集约化智算中心建设,搭建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以市场化机制为大模型提供资源供给,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落地。

  二、以“育”为要,壮大数字技术核心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数字产业化的标志引领,要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为重点,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卡点”和“堵点”,大力实施集成电路“强芯”工程、高端软件“铸魂”工程,加快“芯机联动”,打造鲁版软件“名品”,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科学仪器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加强战略性前沿技术攻关,瞄准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等领域需求,推动具身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无人系统等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拓展创新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研究,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引领未来产业突破。要优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管理,构建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参加、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带动作用,在绩效评价中进一步突出市场考验、用户体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有效转化。

  三、以“活”为上,完善数据市场服务体系。数字经济数据为王。完善的数据交易体系,能够激发市场参与主体积极性,更好释放数据价值,为产业攀升突破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围绕增加数据要素流通活力,应更加注重安全技术研发服务,加强数据资源“一网共享”,促进不同场景下数据要素安全可信流通。在交易上,应更加注重构建规范高效的多层次数据交易场所,推动区域、行业数据流通使用,加强与省外数据交易平台合作,实现数据产品“一所挂牌,多地同步发布、同步展示、同步交易”。在运营上,应更加注重把培育数据商作为突破口,建立涵盖数据采集、存储、加工、交易、传输、销毁等全周期的数据服务体系,培育数据清洗、尽职调查、数据审计等专业服务组织,尤其是基于我省产业特色,在海洋、石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专业数商、特色数商,释放海量数据资产价值,为产业发展供给数据产品。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2343/202411/4f3e3acb-b918-40cb-8471-befda7eca34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