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资源优势 打造产业沃土 ——省政协十三届四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集萃
如何壮大资源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日,在省政协十三届四次常委会议上,10位省政协常委围绕“壮大资源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主题,作了精彩的大会发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回应常委关切。现按发言顺序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大会发言
省政协常委、文山州政协主席玉荣:
以“绿色铝谷”崛起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抓住全国电解铝“北铝南移、东铝西移”政策机遇,先后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布局了水电铝加工一体化重点产业园区,全省产能将达800余万吨,接近全国电解铝产能的五分之一。云南的绿色铝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跃变。
同时,我省的铝产业发展也陷入产能释放、运输成本、生产要素保障和技术落后制约等困境,影响云南绿色铝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利用平陆运河建设契机,打通云南出海通道,解决铝土矿原料不足的问题。要利用国家支持云南政策,依托云南宏泰、富宁神火等企业,建设铝研发中心,建立绿色铝标准,为延伸产业链夯实技术基础,让云南的绿色铝实现市场价值。要利用好云南绿色能源优势,争取清洁能源消费不计入能源消费总量,出台高载能产业跨省转移中的增能减排分担机制;积极协调南方电网加快新增电源和电网配套设施匹配,对绿色铝下游产业链发展给予倾斜支持,解决好云南绿色能源优势与产业发展能耗“困境”问题。
省政协常委、民进云南省委委员、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全: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两中心一平台”
随着RCEP全面生效实施,持续释放协定红利,中国与东盟各领域将交融互通,云南省可抓住对外发展重大机遇,以抓实“三大经济”为契机,汇聚资源建设区域性中药材交易中心、中医药康养中心,打造生物医药科研合作平台,夯实生物医药产业基础。
建议省级主管部门牵头整合全省资源,发挥沿边州(市)区位优势,建设“五中心、四口岸”相互联动的中国—东盟中药材交易体系,将我省打造成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药材交易中心、数据中心。通过RCEP、科技入滇等引入国内外相关高校,通过医研企合作,打造中国—东盟中医药康养中心,支持沿边州(市)发展中药(民族药)生产制造等产业,支持各州(市)立项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养生养老示范基地等,持续升级云南“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指导支持有意愿、有条件的州(市)建设中国—东盟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中心”“医研企协同创新基地”“生物医药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基地”“国际联建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合作平台,夯实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基础。
省政协常委、大理州政协主席朱建斌:
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云南文旅崭新名片
今年,云南旅游从春节的“开门红”到暑期的“持续红”,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云南旅游在挖掘利用历史文化方面还存在不足,如云南旅游业态单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滞后、开发利用不够等。
要建设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水平编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合理确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妥善做好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管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研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学习借鉴成功运营管理经验,引入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共建共创;大力发展线上展览等活动,运用AR、VR等技术,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要用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新运营模式,制定精品研学课程,发展研学旅游;开发适合夜间消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举办文创产品创意大赛等活动,推出一批高质量文创产品;设立线上、线下展销集市,让游客一站式挑选购买“云品”好物。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李春晖:
大力发展铝基铅炭储能电池产业
铅炭电池作为一种电容型电池,具有低成本和高安全两大优势,在大型储能和负荷端储能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我省上市企业依托云南有色资源优势,自主研发的“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以下简称铝基铅炭储能电池),优化传统铅炭电池成分与结构,在储能方面较锂电池具有长时间、大容量、低成本和高安全的特点。
对此,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将铝基铅炭储能电池产业纳入《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全省新型储能电池中长期发展目标,以铝基铅炭储能电池为基础,打造云南储能电池产业园。加大优势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筹划建设“国家级绿色能源储能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制定行业和国家标准,持续打造云南绿色能源储能产业生态链。建设好绿色能源大通道,以“光伏(风电)组件+储能”模式,积极参与周边国家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合作开发,提升我省辐射能力和水平。
省政协常委、云南省总商会副会长(兼)、云南金财家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金才:
加快发展液态金属新材料产业
加快发展液态金属新材料产业能充分利用云南有色金属资源,打造国际领先的液态金属产业链,形成技术、人才、资金、配套产业等聚集的新兴产业,促进云南高质量发展。
对此,建议成立液态金属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启动“液态金属工业助推计划”,对接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建立技术研发和产业路径容错纠错机制。将云南液态金属产业列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等国家发展规划、国家新材料重大专项;在重大装备等环节中提前将液态金属纳入优先使用范畴,支持推进液态金属提前介入推广应用环节。加快推动建设液态金属产业国家级平台,保持云南液态金属产业在全国的领先性和话语权。加快设立功能性风险投资基金和未来产业引导基金,解决产业研发资金和产业化投入不足的问题。支持成立云南液态金属产业创新研究院国家级专家委员会,高位推动资源整合解决行业“卡脖子”技术,适时调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组织召开全国第三次液态金属产业发展论坛,助推液态金属技术和产品大规模应用。
省政协常委、省作协副主席汤萍:
打造“云南奇妙游”系列IP
文旅融合时代,得IP者得天下。云南要深挖本土文化资源独特色彩,把文旅产业与科技、电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进行跨界融合,整体联动,创造真正既有商业价值也有文化价值的IP,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甚至融合数字经济创新,使之成为云南文旅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为此,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云南奇妙游”系列IP王国的建议。
主题阐释方面,要深挖云南历史、民族文化内涵,提炼其独特时代价值,赋予“云南奇妙游”系列IP王国独有的文化标识和持久生命力,通过文学艺术创作和宣传推介讲好IP故事。业态创新融合方面,要坚持以文化引领旅游业态创新,跨界整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IP王国,如影视、漫画、书籍、游乐园、主题公园、主题酒店、餐饮、博物馆、书店、种植等等。产品打造方面,可同步推出系列IP影视、动画、书籍、游戏等;以产品为载体延长IP产业链,衍生文创纪念品、特色节庆活动等;积极推进IP参与城市形象塑造,赋予城市更加鲜明生动的形象。
省政协常委、民革云南省委副主委(兼)、楚雄州副州长陈翡敏:
加强我省“中试基地”建设和运营
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实验室科技成果由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关键阶段。目前,我省科研中试基地建设缺乏扶持政策;同时,由于投资大、风险高、不确定因素多,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不愿意介入中试工作,致使中试工作推进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建议加强中试基地建设和运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千米”,以科技赋能我省产业发展。完善中试基地建设的政策和规划,帮助重点产业、重点技术、重点产品平稳度过科技成果产业化难关;扶持推进全省中试基地建设,通过“联合研发+共享平台+助推转化”模式,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痛点难点问题;加强全省中试基地运营管理,健全中试基地运营管理机制,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中试基地进行孵化;创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化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发挥全省中试基地服务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更多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科研成果或企业科研项目到中试基地开展工程化试验,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省政协常委、民建云南省委副主委(兼)、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普雁翔:
布局推动氮化镓产业发展
氮化镓(GaN)材料是研制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产业领域,是第三代半导体市场的领跑者。目前,国内氮化镓产业正由初加工向完全产业链转型发展,我省发展氮化镓产业资源和能源优势突出,应加快氮化镓产业布局,抢占发展制高点。
氮化镓材料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氮化镓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我省具有发展氮化镓的资源优势,但挖掘不够、资源浪费较大,相关产业布局在云南尚属空白。对此,建议提前谋划、统筹资源,争取国家支持引进重点核心技术,围绕第三代半导体重点领域,在新能源汽车、激光雷达、射频器件等重点产业实施氮化镓产业布局。国内氮化镓行业企业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建议加强与东部合作,主动融入国内大都市经济圈,围绕消费级电子领域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强化产业招商与培育,健全完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体系,在重点领域提供定制开发应用,构建氮化镓生产与应用服务体系,助力高附加值产业目标实现。
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常委、普洱市政协副主席黄鹤: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助力资源变资产
云南作为资源大省,如何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关键在科技、出路在科技;如何推动“资源变资产”,重点在平台、根本在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我省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发展,但仍存在产学研用不紧密、人才技术缺乏、资金保障不足、科创成果转化率偏低、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平台和队伍不足等问题。
为此,建议总结推广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的经验和做法,让“实验场”走向“大市场”,科技创新平台助力资源变资产。创新管理模式,采用多元化管理机制,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加强科技服务,“农牧场”链接“实验场”,“实验场”链接“生产线”,“生产线”链接“大市场”,以全产业链思维构建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发挥“院士效应”,开展科技项目招商,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推进产学研对接,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培育科技人才,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形成重才、爱才、护才、兴才的良好氛围。
省政协常委、民进云南省委常委、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刘丽:
构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游新生态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不仅是擦亮云南旅游的一张新名片,更是引领云南旅游转型发展的新理念,标志着“云南旅游”从美丽风景单一旅游体验转向美好生活综合体验,也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在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IP、推进旅游新生态构建的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充分、不统一,发展思路和配套政策体系跟进不紧密,缺乏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宣传矩阵等问题。
对此,建议加强研究阐释,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提出的背景、概念、内涵、目标、发展思路、任务、措施等,开展系统、深度的研究和阐释,达成构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游新生态的共识。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政策体系、业态产品体系、旅游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构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游新生态的抓手。要注重实效,精心策划构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游新生态的宣传推广,打造更加立体、多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云南旅游体验画面,让全国人民想旅游就想到云南。
部门回应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建新:
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文靖(文山至靖西)铁路是滇桂沿边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连接广西防城港的重要铁路出海通道;富宁港是云南东向珠三角地区开放的唯一港口,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建成后具有大运量、低成本优势。省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文山至靖西铁路、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富宁港建设工作,目前已会同省交通运输厅等行业部门开展现场调研,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汇报衔接,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
我省现已有国家、国家地方联合、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共计151个,涵盖有色金属、高原特色农业等传统产业和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以及水利水电、电网等重大工程。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继续推动工程研究中心发挥作用,与中试基地有效衔接,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我省中医药材资源禀赋突出,近几年来,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省政协常委王全所提“建设‘五中心、四口岸’相互联动的中国—东盟中药材交易中心”的建议,契合我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很有意义。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认真研究,着重从医药康养、平台建设、科技研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有关方面予以支持,助推我省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强省。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薛贵辉:
打好新材料产业升级攻坚战
近年来,我省立足原材料工业基础,统筹矿产资源优势和绿色能源优势,以有色及稀贵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电子材料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2022年,我省新材料产业产值实现870亿元,同比增长40%。今年上半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约500亿元,全年预计可突破1000亿元。
下一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打好新材料产业升级攻坚战,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聚焦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新材料重点产业,加大力度补短板、锻长板,补链强基、延链扩容,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完善创新链,推进现有国家级、省级新材料创新能力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省级创新平台,依托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开展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深化巩固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成果,推动产业转移洽谈项目签约落地见效;把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继续组织一系列专题招商引资活动。把资源经济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结合起来,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大产业链协同服务力度,围绕产业链布局资金、人才、政策链,在实施好既有新材料产业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工作专班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突出要素保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省科技厅副厅长关鼎禄:
激励多元化研发投入和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云南省科技工作紧扣科技成果转化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区域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促成了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转化应用,加速了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开展科技成果供给侧改革、需求侧挖掘,强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法律法规,促进高质量成果持续产出、承接和转化。加强对科研院所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知识产权申请质量,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破除阻碍科研人员协同创新的考核机制,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使用科研经费或者社会捐赠设立成果产业化种子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应组建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提供精准全方位的服务;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造性科研管理方式,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财政经费预算支出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绩效支出激励政策,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元化研发投入和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饶祥碧:
绘制文旅资源“一张图”
近年来,我省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成功培育打造了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文旅品牌和产品。在下一步工作中,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全面普查我省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各领域潜在涉文旅资源,建立省级文旅资源数字平台数据库,形成云南省文旅资源“一张图”。
同时,将统筹文旅资源保护利用,优化全省文旅产业空间规划,依托久远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编制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等规划,策划重大支撑性文旅项目;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推动建成一批遗址公园,提升打造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知名文化旅游节庆品牌;依托气候气象资源,建设避寒避暑目的地,唱响“旅居云南”品牌,推动“第二居所”建设;依托生态康养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依托世界级户外运动资源,力争将云南建成山地型体育旅游目的地、国家重点体育旅游产业示范基地;充分挖掘云南乡村特色,编制云南省乡村旅游建设规划,规划建设乡村旅游集聚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发挥沿边开放、跨境合作优势,推动沿边跨境资源经济转化,打造集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边境旅游带;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实施旅游度假区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促进我省旅游度假区做强度假产业、升级消费场景、提升质量效益。
原文链接:http://www.ynzx.gov.cn/lzhc/270670.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
20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
2025-01-02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
2024-12-31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
2024-12-31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
2024-12-31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
2024-12-31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
2024-12-31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
20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
20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
20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
20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
20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
20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
20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中央政法委:推进政法...
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