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关于关爱自闭症患儿及高校残疾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8-06 来源: 上海政协 作者:佚名

  

  一、提升自闭症患儿教育质效

  全国政协委员,市妇联副主席(兼职),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尚伟律师事务所律师黄绮反映,目前让自闭症患儿“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做法,对轻度自闭症患儿效果尚可,但对于大部分的患儿来说,基本上就是挂个学籍,不能达到正常上课的效果。

  多年来,上海一些公益性社会组织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全国道德模范、上海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曹鹏,为自闭症儿童专门发起了“天使知音沙龙”慈善公益服务组织,十余年来教孩子们唱歌、跳舞、乐器演奏,还能在音乐会上进行表演,效果颇佳。上海青聪泉儿童智能训练中心是一家创办了17年专注于自闭症患儿训练的社会组织,教会自闭症患儿学习用计算机打字写文章,表达他们的想法。通过这些机构的探索,自闭症患儿逐渐摆脱了完全封闭的自我世界,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具有了融入集体的概念,也启动了与其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的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自闭症患儿如果在普通学校与正常孩子一起随班就读,很难取得这样的效果,而且还容易导致患儿在正常孩子中的自我评价很差,被轻视和嘲弄。

  为此,建议:市教委为自闭症患儿提供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机会,尝试在市区不同区域开设自闭症患儿的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发展自闭症儿童学前教育,尽早为其提供适合的保育、教育、康复、干预服务。同时,加大针对自闭症的师资培养培训力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增设自闭症儿童教育专业,将自闭症教育内容纳入职前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中,以提升教师自闭症教育专业化水平。

  二、延长抑郁症患者大学学习时间和增加就业机会

  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科技合作处处长焦正反映,目前许多大学生由于抑郁症而不能完成学业,其中多数被迫退学或者肄业,预后生活境遇并不乐观。

  针对大学生抑郁群体,有的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延长学习年限等制度。据了解,美国的许多大学有八年或十年制,只要在规定年限修完学分就可以。加拿大新布朗什维克工商管理学院就有学生由于生病等特殊原因可以申请额外延长学习时间的规定。我国台湾地区规定存在身心障碍的学生可以延长最多为期四年的学习修业年限,并不适用因学业成绩退学的规定。这种对特殊学生群体规定延期四年上限并排除淘汰性退学的规定,为学生提供了受教育权的“兜底性”的保障。

  为此,建议:给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额外延长二年学习年限,不得因学生患有抑郁症而劝退学生。抑郁症学生延长学习期间不占学校招生指标。同时,给已治愈的抑郁症患者正常就业的机会,要求用人单位不得以就业者曾患过抑郁症而拒绝录用。

  三、针对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帮扶

  松江区政协委员、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孙达丹反映,目前本市虽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招聘政策发布,但不够完善。一方面,可供残疾毕业生选择的行业和职位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市里的残疾招聘最高到残疾三级,对于残疾二级的应届毕业研究生,无法通过资格审核。对于一些能独立完成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业且成绩优秀的残疾毕业生,尽管极其渴望走向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却因屡次遭受就业歧视和拒绝,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

  为此,建议:结合上海市2022年度部分事业单位面向残疾人专项招聘公告的内容,作出适当调整。一是在招聘对象方面,对于具备日常生活自理、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的身体条件,且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的应届毕业生,建议在其满足学历等基本条件的同时,适当放宽申报的资格和岗位接纳条件,从三级残疾放宽到二级残疾,可参考所在学校的能力证明与推荐函,采取先面试和体检的方式,确认招聘对象的能力是否符合岗位要求。二是在招聘岗位方面,适当增加专业种类,以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民盟市委、松江区政协供稿)


原文链接:http://www.shszx.gov.cn/node2/node5368/node5376/node5389/u1ai1117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