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好好惜粮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珍惜粮食20(404221)-20210906080255.jpg

  □ 雷亚雄
70多年前的中国人,普遍有一个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那就是饿,几乎顿顿饿、天天饿。那个年代的人们,能吃一顿饱饭是最大的追求,吃上一碗好饭便是最奢侈的享受。
饥饿,在中国人心里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似乎一直伴随人们左右。看到“饥饿”两个字,好多人如坐针毡、如箭穿心,仿佛看到了吃草、吃土、啃树皮、易子相食等悲惨场景。那种哀鸿遍野、饿殍满地的画面,对今天的人来说,那是远古的传说,是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镜头,是不可想象的天方夜谭。
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饥荒无数。离我们最近的三次分别发生在明朝、清朝和民国年间。明朝时期的大饥荒发生在1638年至1642年,持续四年。起于秦晋,随后蔓延到整个华北,全国人口锐减一半以上,导致明亡。清朝时期的大饥荒发生在1876年至1879年,也是四年。大饥荒遍布整个北方地区,堪称中国历史上的最大灾难,造成1300万人死亡。民国时期的大饥荒发生在抗战进入白热化的1942年,主要在河南,灾民1000万人,其中500万人活活饿死。
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在饥饿的死亡线上苦苦挣扎,但是依然改变不了暗无天日的代代饥饿。饥饿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心,也深深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饥饿使国家支离破碎,使人民流离失所。
当人们为吃饱肚子日夜斗争的时候,当因为饥饿彻夜难眠的时候,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吃不上饭而消逝的时候,当一群人奋起抗争、誓死起事的时候……那是一种最基本的需求,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望,是一种置死地而后生的绝决,也是一种悲壮。
看如今,天下太平,人民温暖了,历史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世界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工程,如期全面同步实现了小康。所谓的贫困户也由绝对贫困变为相对贫困,他们中的大多数家庭顿顿米面不离口、鱼肉时常在案头。当我们全民进入有选择吃喝的时候,就要倍加尊重劳动、倍加珍惜粮食。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重温苦难,不断用忧患意识惊醒人们,切不可肆无忌惮地浪费粮食。
自古以来,粮食就是延续人类繁衍生息的主要商品。毛主席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粮食是用来吃的、交易的、储存备荒的,而不是用来倒的、扔的、丢的、抛的。
但凡上了年纪的人,都有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那就是节约。他们从来不铺张浪费,从来舍不得一切,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不得穿舍不得用,舍不得花舍不得丢。他们心里脑里眼里永远有一个抹不掉的苦难记忆,也始终有一个习惯——剩菜剩饭不会轻易倒掉。他们始终有一个认识,过日子就得省,浪费就是造孽。他们从来不会寅吃卯粮,总是未雨绸缪、备灾备荒。他们都有故土乡村情怀,有粗粮野菜情结。他们一直坚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过日子原则,即使到了“不知道吃什么好”的今天,依然喜食苦难年代的粗茶淡饭。这应该就是胃的记忆。
今非昔比,在供大于求、物质丰盈的今天,国家倡导消费,我们要积极响应、积极消费,但也不能建立在盲从、透支和挥霍浪费的基础上。生活中刚刚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好了伤疤忘了疼,挥金如土忘了本,饱汉不知饿汉饥,摇身一变成土豪。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触目惊心,点的菜比坐的人多,倒掉的比吃掉的多,仪式感比实用性多。岂不知倒掉的一碗米一碗面是由多少粒粮食组成的?生产这些粮食是多长的周期?加工这些粮食又得多少道工序?从田间到餐桌,春种夏管秋收,浇水施肥锄草,是多么地不易。因此,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管饿与不饿,不论城市与乡村的人,都要打心眼里悯农惜粮。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下看似衣食无忧,也不代表永远衣食无忧;今天好吃好喝,不可能永远好吃好喝;现在不缺粮,不等于未来不缺粮。所以,单从浪费的角度看,我们就背离了祖先、背离了规律,也触碰了底线。珍惜粮食吧!“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倘若有一天吃不饱了、吃不上了,想起今天的浪费和挥霍,岂不悔之晚矣。
(作者系榆林市榆阳区政协主席)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xxyd/wscq/43390.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