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履职 > 正文

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冯仕文

发布时间:2024-09-08 来源: 贵州省政协 作者:佚名

  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部署了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省政协经济委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促进广泛凝聚共识、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作出新贡献。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认识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素市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环节,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必须把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二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构建新发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循环流转,这也要求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实现各种要素资源配置价值的最大化。

  三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和制度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功能,有利于发挥市场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有利于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具有丰富应用场景和放大创新收益的优势,激发市场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态势。

  四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将各类生产要素全面融入经济价值创造过程,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正确把握《决定》中关于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的重大改革举措,激发生产要素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也存在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因此,《决定》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一是健全统一高效的要素市场体系。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基础制度,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健全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二是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把政府定价严格限定在自然垄断经营、重要公用事业等必要范围内,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

  三是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在劳动力方面要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在资本方面要完善促进投资体制机制,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制定金融法,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在土地方面要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在知识方面要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在技术方面要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在管理方面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在数据方面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

  四是促进要素协同配置。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建立健全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理顺价格关系,增强价格弹性,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三、提高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水平,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决定》针对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突出问题,对促进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围绕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一是促进劳动力和人才要素集聚配置。加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

  二是促进资本要素集聚配置。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强化重大产业基金运作与监管机制。完善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相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三是促进土地要素集聚配置。着力推进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制定工商业用地使用权延期和到期后续期政策。推进合理有序用海、用空。

  四是促进知识和技术要素集聚配置。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大力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五是促进数据要素集聚配置。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作为贵州来说,要抢抓全国智算中心、东数西算等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机遇,建设运营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继续探索健全数据交易市场运作和监管机制。

  六是促进能源和生态环境要素集聚配置。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作为贵州来说,要大力推进“富矿精开”,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要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原文链接:https://www.gzszx.gov.cn/zxgz/zwhgz/3782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