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发布时间:2024-08-18 来源: 山东政协 作者:佚名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深入阐述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回答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基本路径,鲜明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课题,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连续性、突出创新性、突出统一性、突出包容性、突出和平性,坚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坚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立足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重要要求,努力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甘肃省政协将立足甘肃文化沃土,发挥政协独特优势,着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陇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切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诞生于天水,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陇东南,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交融在敦煌,使甘肃拥有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甘肃还是一片红色沃土,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的会师地,河西走廊是红西路军主要征战地,以南梁为代表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时期重要的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这些都“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还有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504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玉门油田等,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铁人精神等伟大精神。这些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给予陇原儿女不懈奋斗、争先进位的底气、信心和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不竭精神动力。甘肃省政协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甘肃厚重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资源、独特的文化气质和优秀的文化传承实际,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系统挖掘甘肃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的丰富元素,集中展示甘肃文化中深沉稳重、忠厚朴实、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等优秀基因和独特品格,持续推动甘肃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精神力量,提振广大干部群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精气神。

  秉持开放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甘肃自古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咽喉之地,也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这样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造就了中西方融合、多民族融合的甘肃文化,形成了甘肃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显著特点。比如,敦煌是中国、印度、希腊、阿拉伯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也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还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融汇之地。著名的“凉州会盟”在武威白塔寺举行,是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也是各民族和睦相处,融合发展的标志。甘肃省政协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秉持开放包容”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挖掘甘肃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及其混融性、多元性、包容性、渗透性,进一步梳理其承载的华夏文明的博大精髓、融汇古今中外多种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围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甘肃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敦煌学研究的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含金量高的研究成果,切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汇聚正能量。

  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甘肃省政协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守正态度履职尽责,坚持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好“两个结合”根本要求,坚持好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以创新精神开拓进取,不断探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以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政协存史兴文的优势作用,以亲历、亲见、亲闻的方式,重点推出一批反映甘肃特色、体现时代价值的专题化、系列化的优秀文史资料,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翔实记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非凡历程,全面展现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为宣传甘肃、建设甘肃提供有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2373/202308/7a8f34a6-ed6c-4d31-a3df-61e70b9a24a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