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布时间:2024-08-14 来源: 天津市政协 作者:佚名

  ●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深化和升华的过程

  ●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创造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才能“管得住”。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放”和“管”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管得住、管得好才能放得活,其目的都是为了市场经济既保持活力又保持秩序,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刻理解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从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禁止商品生产和经营,到允许和鼓励商品经济;从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从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深化和升华的过程。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实践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与高水平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数字化、AI、物联网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的市场体系日益复杂,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完全可以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客观上要求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形成与生产力特别是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进而要求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超越我国过去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在发展中继承。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会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后一时期的改革都是对前一时期改革的深化。比如,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对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超越;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就是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超越等等。

  三是既注重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克服其缺陷和不足;也注重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更注重克服当下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堵点卡点痛点,着力于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四是具有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现代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各类市场的有机整体。当今时代,市场体系呈现出两个趋势:一.市场体系中的家族成员日益增多的趋势。农耕时代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和土地,工业时代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资本、土地、管理,信息时代的生产要素则为劳动、资本、土地、管理、信息、数据等等。生产要素日益增加,客观上要求有生产要素市场。今天,我们的信息市场、数据市场正在建立和完善。二.每一个市场都呈现出市场交易的对象、规则、手段等不断升级的趋势。有市场就会有供给和需求,有经营主体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要求有维护公平竞争的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的主要标志,除了完备市场之外,就是市场竞争公平、充分。要保护竞争,就需要产权保护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创造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才能“管得住”。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充分认识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

  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所有改革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其他各项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更加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列宁指出,“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归根结底在于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的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破除各种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世界各国的竞争,表面看是综合国力、科技创新能力、人才的竞争,背后则是社会制度的竞争,是具体的体制机制竞争。哪个国家赢得制度优势,具备体制机制优势,哪个国家的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在互联网条件下,哪个国家就能够在世界范围高效率地配置资源,吸引优质的生产要素,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进一步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职责。“放得活”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由市场说了算。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就不要干预,政府的功能是弥补市场失灵,包括提供公共产品、有效的市场监管和保护公平竞争、防止负的外部性、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治理、实现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等。“管得住”就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不越位,即干预市场经济运行;不缺位,即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没有补位;不错位,即政府干了不该干、干不好也干不了的事。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市场延伸到哪里,制度就跟进到哪里,不能存在制度真空。政府依法治理、依法监管。以往“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根本原因不在于“放”和“管”,而是“放”了之后“管”没跟上,自然就会乱,或者管了不该管的,自然“一管就死”。“放”和“管”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管得住、管得好才能放得活,其目的都是为了市场经济既保持活力又保持秩序,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需要有健康的经营主体。经营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经营主体的活力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市场的活力。市场的活力来自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背景,要造就充满活力的经营主体,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明确功能定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强做优做大,非公有制企业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破除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各种“弹簧门”“玻璃门”和“旋转门”,同时也要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合规建设和廉洁风险防控。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我国有巨量的内需市场,但由于存在市场垄断、部门分割和行业封锁等现象,各个市场之间及其内部存在各种无形的门槛,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既损害消费者利益,也损害投资者利益。统一大市场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有共同的市场规则、有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有统一的信息共享的招投标和各种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统一的生产要素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机制等。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包括产权制度、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以及企业破产制度、社会信用制度和监管制度等。无规矩不成方圆。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犹如高速公路的交通规则,经营主体犹如交通工具。有完善的交通规则,规定哪些交通工具可以上高速公路行驶,哪些交通工具不能上高速公路行驶,行驶的最低速度和最高速度等等,这样才能确保高速公路行驶顺畅、高效有序。

  [作者赵振华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原文链接:http://www.tjszx.gov.cn/xxyd/system/2024/08/13/03001613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