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履职 > 正文

让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 ——省政协委员热议我省红色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1-08-16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作者:佚名

  在甘肃这块热土上,红色资源、红色故事、红色记忆不胜枚举,作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省区之一,甘肃共有红色遗址遗迹682处,分布极为广泛。在南梁革命根据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和丰功伟绩至今仍在传颂。

  腊子口,红军战士攀绝壁、扔手榴弹,砸开天险,打通北上通道;会宁会师塔下,红军三大主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会师,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高台县,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真实记录了红军血战河西的历史……从陇东到甘南,从河东到河西,红色革命的遗迹遍布全省境内。每一处红色资源都承载着深刻的红色记忆,镌刻着坚定的红色基因,跳动着不变的红色初心。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们围绕我省红色场馆建设、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建议、献良策。

建好红色场馆 传播红色文化

  红色场馆是留存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形式。“从‘硬件’方面看,我省红色纪念馆在基础设施方面普遍存在‘远、旧、小’的问题。从‘软件’方面看,人才建设、讲解服务、展示内容都有待提升。”省政协委员刘正平认为,长期以来受理念、资金、技术、机制等因素影响,我省红色纪念场馆发展缓慢,与其它红色资源富集省份的纪念场馆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参照其他省份纪念场馆的成功经验,再加上自身思考,刘正平委员建议,应加大对革命旧居旧址和红色文物的保护力度,改善场馆的老旧面貌。“对现有纪念场馆应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成片纳入红色旅游景区范围,充分利用建设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有利契机,进一步完善道路、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在注重发挥红色纪念场馆社会效益的同时,应挖掘其经济效益,广泛吸引社会资金,使其成为促进革命老区经济振兴、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做好“硬件”设施的同时,刘正平委员还建议,应持续加大讲解员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不断丰富讲解内容和形式,培养一支“政治思想好、知识储备好、讲解服务好、示范带头好、社会影响好”的“五好”红色讲解员队伍,讲好甘肃红色故事,传播甘肃红色文化。还应向先进地区学习,探索采用分众化讲解,建立以启发式、提问式、互动式讲解为主的宣讲新体系,使参观者边听、边看、边问、边思,形成“互动探究式”游览,以期更加适应红色旅游发展大趋势。

培育创新团队 打造红色品牌

  “甘肃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与地方文化融合、资源转化也做得不到位。”省政协委员金梅认为,应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培育红色文化创新团队,为甘肃量身定制红色文化IP品牌。

  金梅委员认为,我省具备把富集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成全国标杆的底气,但现状却是红色旅游景区普遍开发层次不高,带动体验性差;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不足,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分布在各大红色场馆、博物馆里的文创产品呈现出碎片化、静态化、生硬化特点,鲜见大众喜爱的红色纪念品和伴手礼。

  对此,金梅委员建议,应挖掘红色文化新内涵,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App、自媒体,打造甘肃红色文化新高地;用文化展示、旅游传播等方式创新表达渠道,构建多元融合、永葆红色韵味的红色旅游综合产品体系,同时借助赛事、游戏等时尚元素,开发国际性、前沿性的时尚红色旅游产品集群。还应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融合,挖掘文博素材,赋能到各类文创产品中。最后,应建立跨区域省级层面合作平台,从资源整合、社会参与的角度构建联合管委会,促进各区域文创产品的转型升级。

用好红色资源 讲好红色故事

  甘肃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对激励和凝聚全省各族人民和各行各业劳动者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省政协委员赵莉看来,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需要依托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红色文化产品。

  赵莉委员建议,应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将长征文化旅游线路和西路军里程旅游线路进一步细化,改善和提升沿途的基础设施建设。赵莉委员说:“这两条线路与甘肃的丝绸之路旅游线以及甘南民族风情旅游线、陇东地区始祖文化旅游线有重叠之处,建议有关部门统筹谋划,使沿线的红色文化遗迹、纪念馆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赵莉委员还建议,应创作更多红色文化文学作品,鼓励文学工作者将注意力放在弘扬红色文化、关注英雄故事上来;编排出富有吸引力的戏剧、舞蹈和大型演出;博物馆、文化馆工作者应筹划接地气、贴近生活、贴近民众的红色文化陈列展览;美术工作者,则应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绘画、雕塑及其他美术作品。

  来源:协商报


原文链接:http://www.gszx.gov.cn/htm/20212/35_34640.htm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