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之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13 来源: 天津市政协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农村现代化相对滞后。有研究表明,农业基本现代化的实现度(70.7%)明显高于农村基本现代化程度(53.9%),农村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短板制约突出。贯彻落实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要求的关键在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

  深刻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内涵要义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有机耦合,体现了传统农业农村向现代化农业农村动态演进的历史进程,其内涵与构成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所不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要辨清二者的核心内涵和区别联系。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内涵上相对独立、区别明显,有各自的规律。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概念。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巨大的成就,突出表现为农业发展趋向“八化”,即生产主体规模化、生产手段机械化、农业生产生态化、农业运作资本化、农产品营销品牌化、农产品加工工业化、农业产业融合化和农业产业组织化,呈现了“兴”字型农业的典型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在新发展阶段,适应保障粮食安全和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功能升级,农业现代化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即立足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红线,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国特色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农村现代化是地域现代化的概念,是由传统农村演变为现代农村的过程。农村现代化涉及农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内容不仅包括农村空间范围内农业产业的现代化,也包括非农产业、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同时还强调农民“人”的现代化。明确提出并把农村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虽然内容和侧重点有差别,但在内容上交叉重叠,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融合发展本身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和国家首次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融合规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三农”工作理念的进步与创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提法,并不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将二者视为有机耦合的互有联系、彼此促进、循环共生、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准确把握融合发展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价值

  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特殊重要地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正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是近两亿人就业的产业,农村是近5亿农民常住的家园,将是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只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协同推进,广大农民才能安居乐业,才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只有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才能通过打通工农城乡循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和战略纵深,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提供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满足食物需要是农业也是农村的基本功能。推进农村现代化,必须把农业现代化放在核心首要位置。农村现代化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我们不能够期待在现代化程度不高的农业基础上实现农村现代化。只有农业实现现代化,才能为农村现代化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料。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农村现代化中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农业现代化中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数字智能、绿色发展等都是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内容。

  另一方面,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和条件。农村现代化筑就了农业发展的上层建筑,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所必需的人口、土地等资源要素提供空间载体。农业现代化要不断导入现代生产要素,尤其是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创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亟须引入创新驱动的人才队伍、经营主体,培养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这有赖于通过农村现代化为现代要素融入农村创造条件,其中现代生活和营商环境是最基本条件。没有农村现代化及其提供的支撑条件,农业现代化也是空中楼阁,尤其是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就很难发育起来。农民既是农业生产的承担者,也是农村的居民。农业现代化本质上还必须有农民的现代化,必须让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过上现代化生活。我们不可能期待农民都在城市里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必须在农村为农民提供现代化生活条件。因此,只有农村现代化才能够培养真正的“新农人”队伍,为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成长提供丰厚土壤。同时,也只有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出现,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兴”和“强”。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就是要锚定农业强国战略目标,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把握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和协同演进的规律,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深化农村改革举措,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健全完善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两者相互促进、有效协同、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融合发展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构建中央财政垂直补偿、省际政府横向补偿相结合的利益补偿总体架构,让粮食主产区依靠稳定地调出粮食换取发展资源。

  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统筹产业带动、就业帮扶、兜底保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内生发展能力,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三是统筹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消除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性障碍,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各类人员在乡村创业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四是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通过健全创新体系、完善要素市场、调整经营方式,创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科学研判新质生产力对“三农”的深刻影响,预防可能带来的风险冲击,发挥好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作用。

  五是提高乡村空间规划质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协同推进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公共服务,引导村庄布局优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六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两个一体”,选准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侧重点,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做农民最需要的事,让农民可感可及地参与乡村振兴,不断取得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质进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 杜志雄)


原文链接:http://www.tjszx.gov.cn/xxyd/system/2024/07/09/03001589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