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让公共艺术提升城市更新品质

发布时间:2024-07-09 来源: 上海政协 作者:佚名

  0.jpg

  公共艺术以“公共性、在地性与艺术性”相互融合的特性,高度契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艺术的创造性力量介入城市建设,可以映射城市人文价值的内涵,其价值营造凸显城市开放和包容的气度,成为彰显城市品格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在激发民众关爱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关心时代精神塑造方面,公共艺术是建立公众荣誉感和认同感的有机桥梁,表达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价值观,彰显民众的精神富足与文化自信,展现城市治理智慧的能级和美育水平,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与时俱进的上海,是生动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佳实践地,是创造文化新奇迹的领航地。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也是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是输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出海港和实现国际文化竞争力的前哨站。

  当前,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地缘战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和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AI时代,我们同样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譬如:数字孪生与平行宇宙的多元社会生态建设,传统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缔造,美好生活追求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更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范本的探索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代文明语境中的中国城市生态、人文及未来,如何更可持续地发展?如何以艺术的方式更好地绘就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盛景蓝图与实景画?在我们身处的历史时空维度中,需要审视当代文明前行的方向,思考破解人类命运面临的各种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的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提升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城镇化工作进入以体现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特征的高质量城市更新阶段。注重韧性、智慧、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注重“15分钟生活圈”的城市生活方式打造,体现出新时代人民城市观的核心价值。

  近年来,体现这一核心理念的国内公共艺术活动方兴未艾,各级政府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注重高品质发展。作为城区、街区和社区温度、色彩、情感与活力总和的公共艺术,恰恰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调和剂”,是一座城市精神重塑的“催化剂”。

  由于不同区域在城市快速建设发展中的差异,公共艺术的策划规划进入区域性总体规划中的程度和比重不同,呈现出顶层设计不足,在地性特点不突出,城市空间的景观、建筑及人文活动较少相互适应与和谐统一,公众创意活动相对单一,共享体系不完善等现象。特别是在某些地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美”和创意设计的理解不同,在城市空间和街头出现稀奇古怪、令人啼笑皆非的建筑、装置作品和城市景观,出现被网友“嘲评”的“年度最丑陋建筑评奖”等现象。提升城市公共艺术的水平,关系到城市软实力和治理水平。另外,社会各界对公共艺术的认识不足,专业人士对公共艺术创作的理解不够深入,很少认识到公共艺术除了可以美化城市空间之外,还能提振城市人文精神,培养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区的归属感,更能促进社会和谐治理和提升人居幸福指数。

  公共艺术应是一条共生共融的生态链,促使城市管理者、居民、艺术家、设计师、投资方、商家、消费者形成公共利益共同体,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和谐共生。我们始终强调,公共艺术中的“公共”针对的是生活中人与人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它不是单一的雕塑、景观艺术和环境设计等传统概念,而是用艺术语言和方式介入公共问题,以智慧的方式调和并解决环境的功能性问题、社会性问题。

  (作者系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


原文链接:https://www.shszx.gov.cn/shzx/wyxl/content/cc3cdd90-552e-4e9e-8c2d-2747e7ec10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