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时评 > 正文

为“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发布时间:2024-07-03 来源: 陕西政协网 作者:佚名

  □ 记者 樊星 通讯员 张望荣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也是城市推动实体经济跨越发展、强势崛起的主线路径。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是渭南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聚焦“如何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主题,6月25日,渭南市政协召开六届十三次常委会议,与会市政协常委、委员踊跃协商建言,助推渭南“强工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024年,渭南市工业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在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市场、财政收支运行等方面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少、体量偏小,企业群体发展薄弱,县域经济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人才匮乏,这些因素影响了渭南市工业发展。
如何多措并举推动渭南市工业倍增,激励、引导、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渭南市政协常委、市民建副主委王智兵建议,要强化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助推更多企业走上“补链”“配套”的专业化之路。要着眼企业发展,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学习市域外先进经验,同时优化人才、金融、创新等资源要素配置,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
渭南市政协常委、市农工党副主委王格巧建议,要把握新形势,补足产业链短板,增强产品竞争优势;瞄准所属行业发展方向,整合现有资源,抢占先机突出优势;聚力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更新、提升服务能力、完善产业链,打造新优势;加强融资信贷支持,把握发展主动权优势;加大高端人才招引力度,强化项目落地转化优势。
“十四五”以来,渭南全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出“产业链招商”关键抓手,聚焦工业企业、产业项目两大领域,做好巩固优势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三篇文章”,推动工业发展在做大总量中调优结构、在提升质量中加快升级。其中,聚力“专精特新”高质量企业是其中的应答之题。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它能大幅度提高经营绩效,降低各种经营成本和融资成本。”渭南市政协常委、浦发银行渭南分行行长罗丹认为,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帮扶力度,推动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企业数据共享,培育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引导企业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特别是要加速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
“责任明确了”“申报手续简化了”“县域特色优势发挥更突出了”……2024年,渭南市锁定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以过硬作风推动体系完善,创新提高服务效能,让政务服务更便利。
“以企业为主,优化服务再升级,政策服务力度再加大,对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渭南市政协委员、陕西白狮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李增朋建议,要建立系统化精准化服务体系,完善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促进政策效能的充分发挥,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助推渭南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为“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建设培根筑基。
就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走好创新发展之路,渭南市政协委员、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离散压延设备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阴国富认为,要从健全产业链图谱落笔,实现精准培育,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以五级培育和重点招引作为主路径;在政策培育方面,要从点上支持向系统化集成化转变入手,在各自细分领域进行科技创新,巩固发展良好势头。
“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做好强化培训和精准服务工作,把培优企业与做优产业相结合,在政策上发力、在服务上用力,为企业提供更加细致、高效、精准的常态长效服务。”渭南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张会娟提出,加强对企业家的引导,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训,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全方位的服务,如为企业配备服务专员,及时提供政策、技术、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商协会作用,整合优化资源,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sxgz/584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