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风采 > 正文

让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成色更足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山东政协 作者:佚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乡村振兴”再次成为关键词。肩负“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重要使命,山东牢记厚望重托,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扎实有序地推进乡村“五大振兴”,齐鲁样板的成色越来越足。全国两会期间,王凌、王传喜、林海、孔维克4位住鲁全国政协委员结合各自调研情况,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

  

  王凌:深入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枣庄市是首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021年《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枣庄市通过“自主流转出租”“土地托管入股”“龙头企业承包”等方式,开展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土地规模化经营成效初显。王凌在枣庄市峄城区调研时发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打破了原有家庭经营边界,实现了减垄增地、减沟增地、减路增地。“有效增加粮食生产面积3%至6%;土地深翻、种肥同播、宽幅精播、播后镇压等农业技术加速运用,实现增产10%至20%左右;农村资源配置逐步优化,村集体平均增收3万元以上,也造就了一批善管理、会经营的实用人才。”王凌说。

  在调研中,王凌发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也存在着土地流转意愿低、规模化经营波动大、流转土地底数不清等瓶颈。比如,部分农民仍有较重的耕地情结。“特别是近几年受疫情影响,非农收入降低,更加深了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王凌说。此外,流转期限短,基础配套投入不足,导致部分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弱,容易出现亏损,严重的会放弃经营权,这也限制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可持续发展。

  对此,王凌建议,首先要在土地基础信息、涉农项目规划、要素保障投入等方面夯实基础,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建立农村土地基础信息网络平台,重点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明确土地用途,重点解决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全等问题。”她建议,辅助建立动态更新系统,便于日常监督管理,时刻警惕用地红线,严格保护耕地。

  此外,王凌认为要通过创新为土地流转提供保障服务,探索建立土地流转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和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方式。“土地流转事关广大农户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确保规模化经营健康发展。”王凌说,应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保障金制度,避免因经营主体变更土地用途导致的“非粮化”“非农化”以及经营主体亏损、破产而出现的伤农现象。

  

  王传喜:夯实组织基础 推动产业振兴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在王传喜看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个大战略,重中之重是产业振兴。“我们的路径就是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实现共同发展。”王传喜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王传喜说,这两个“千千万万”,是总书记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提出的殷切期望。

  王传喜介绍,2018年,兰陵县代村联合周边11个村庄成立兰陵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合党委,共建“田园新城”,覆盖12个村庄、1个国营农场,实行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2.6万农民共同致富。“产业园党委把基层党组织整合在一起,实现联合共建,先抓班子建设,抓党员干部培训。”王传喜说。
在此基础上推动产业振兴,发展规模经营,保障群众收入,增强抗风险能力。在王传喜看来,产业振兴要以农为本,从种苗培育、蔬菜花卉种植,到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再到线上线下的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我们现在发展进入新阶段,就是整合全县乃至县外资源,立足兰陵县120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和年产500万吨的产业优势,努力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王传喜说。

  此外,王传喜建议,要探索多业并举,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走“以工促农、搞活商贸”的路子,形成优势互补。“当然,还要因地制宜,也可以做‘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做好县域统筹。”他表示,每个村都有每个村的自然禀赋,应该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包括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把大家组织起来,形成全面振兴的合力。

  

  林海:优化供需对接 加强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农林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人才库”“智囊团”。作为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林海持续关注支持农科类毕业生返乡就业、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等问题。

  林海认为,目前来看,我国农业技术人才依然短缺,农科类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基数仍比较小。一方面,受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等因素制约,农村基层难以与大城市争抢人才,毕业生返乡率持续偏低;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也存在着激励方向与激励政策不相容的问题,没有充足岗位解决农科类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对此,林海建议,应整合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和农村基层的人才需求,推动农业相关就业岗位与农科类毕业生就业实习有效衔接。与此同时,通过召开就业洽谈会、“访企拓岗”等方式,深度了解基层所需和发展趋势,为学科专业调整、培养方案制定、招生计划安排和就业指导服务提供依据。“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让更多的农科类毕业生在基层沃土上发光发热。”林海说。

  在农科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林海表示,现有的以课堂教学和实验室研究为主的培养模式存在着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他建议,启动实施卓越农艺师(畜牧/兽医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计划,设立“卓越农艺师”计划招生专项,借鉴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推动校企实践育人资源统筹利用,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孔维克:创新乡贤文化建设

  文化是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贤文化是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在孔维克看来,乡村空心化、乡村文化断裂是当下乡村建设与治理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乡村社会精英的流失息息相关。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乡村社会内部缺少组织、领导村民进行乡村建设与治理的本土精英,乡村社会在面对外部援助时才无法更加有效地将其转化为自身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

  “传承、弘扬、创新乡贤文化,重塑乡村精英群体,充分发挥其在乡村建设与治理中的作用,对于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创新发展乡土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孔维克说。

  对此,孔维克建议,首先要保护好、传承好古代乡贤文化资源。“发挥历代乡贤的示范作用,是激励引导‘新乡贤’回乡创业、提升乡贤文化感召力的重要抓手。”孔维克说,通过修缮、重建乡贤故居,修订乡贤宗谱,整理提炼古代乡贤家规家训、村规乡约,建设乡贤文化长廊、乡贤文化公园等,彰显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此同时,要加强研究与宣传,成立乡贤文化研究会,挖掘古代乡贤名士的文化基因和思想价值,提升乡贤文化感召力。

  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孔维克建议,可以借鉴苏南、浙东、闽南等地创新乡贤文化的做法,成立乡贤理事会等组织,以乡愁牵动乡贤,呼唤乡贤回乡投资、创业。一方面,在政策、资金、技术、税收、信息等方面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做好慰问和宣传,激发乡贤回馈桑梓的积极性和荣誉感。“还要积极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和公益事业。”孔维克说,发挥“富乡贤”“德乡贤”“文乡贤”作用,激发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热情。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2343/202303/9a9b9741-02df-4a0b-8f90-cc2dbe989b2e.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