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风采 > 正文

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构建数字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山东政协 作者:佚名

  4月27日下午,省政协召开2023年第二次月度协商会,围绕“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协商议政。会上,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充分协商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并与省直有关部门“零距离”开展深度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

  

  全方位纵深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林建宁(省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3月中下旬,参加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的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调研活动,深切感受到了粤、浙两省学数字化、干数字化、用数字化的浓厚氛围,目睹了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数字化改革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丰硕的改革成果。“数字浙江”已成为浙江自主创新鲜明的底色、闪亮的名片,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全省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和组织推动,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形成了“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的格局。集成创新,以数据流整合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推动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实现了部门间高效协同,有效的释放了平台扁平化管理的能量,解决了一大批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纵深推进,从整体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于全方位升级中推动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量到质的转变,推动生产、生活、治理方式发生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的改变,率先创造全民共享、引领未来、彰显制度优势的数字文明。提炼升华,适时推出理论成果和地方法规,形成浙江数字化改革的标准和话语体系,从整体上保障了数字化改革的各项成果更加成熟定型,形成了具有长远意义的“数字浙江”标准和话语体系。

  建议我省把建设“数字政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聚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重大应用,实现党政机关运行效能的整体跃迁。强化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加快数字政府的体系构架、数据底座、应用领域等迭代升级,加强对实践成果的提炼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山东特色的理论和做法,确保数字政府建设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融合贯通 助强一体化数字政府建设

  王柏华(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结合浪潮服务全国各地数字政府建设实践,就如何构建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数字政府,提几点建议。

  加强业务层面的融合。业务融合是一体化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业务融合的核心是系统性地流程再造,而流程再造的基础在于制度创新。由于各级、各部门原有的政策、机制,与现在一体化政务服务的新模式不能匹配,需要通过系统梳理与整合,果断废止不合时宜的规定,并结合新的模式出台新的制度和办法,从而实现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建议在之前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省份的经验,在省级层面和几个地市成立深度流程再造专班,系统性地开展业务和制度层面的创新。

  进一步加强数据的融合。要达到零跑腿、无证办、无感办、秒批秒办等便民服务创新及社会治理创新,关键是要靠数据融合的支撑。数据融合的初级阶段是建立数据汇聚的通道,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中级阶段要对数据进行深度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创新数据应用;高级阶段应该加强应用牵引、场景驱动,带动数据的精准汇聚与返还,全面赋能数字政府建设。建议在省、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之上,加强数据融合方面的投入和出台相关的政策加以支持和保障。

  深度保障技术层面的融合。云计算、大数据、安全管理等技术的融合,是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省本级与各地市、政府内部协同办公与对外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业务成百上千,很多的业务技术版本老化,无法适应互联网模式的要求,需要进行技术层面的升级改造。

  建议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要从关注内部转向关注所服务的对象,真正满足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多层次需求,做到全时在线、高效响应。数字政府建设相关方要紧紧围绕服务对象,从需求侧出发,设计构建一体化数字政府,引领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大力推动数字政府运营模式转型

  吴梦军(省政协常委、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长):根据国家《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及《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山东数字政府建设具体情况,就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提出如下建议。

  建立健全运营服务社会化机制。研究制定政务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社会机构运营优势,形成稳定可持续的运营服务模式。探索建立灵活的政企合作机制,创新各级政府与其他参与主体的合作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联合运营、特许经营等方式,鼓励企业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咨询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开发、运营维护等专业服务,推动形成高效可持续的数字化机制,同时确保政府对核心业务和数据资源的有效控制。要鼓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合作等方式,支持利用公共数据创新产品、技术和服务,提升公共数据产业化水平。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加强数据开放应用实践,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全面拓展公共数据场景开发利用。

  探索“管用分离”运营模式。改变业务部门既是建设者又是使用者状况,让行政机关专注于政务业务的改革,让具有专业技术力量的市场主体保障技术运营服务质量。如学习借鉴广东经验,探索成立“数字山东建设运营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运营服务,统筹各运营商、浪潮等省内行业头部企业以及华为等全国性领军企业优势,吸引国内有实力的专业力量投入数字政府建设。通过“管用分离”运营模式,一方面,确保政府发挥在规划引导、业务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推动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运营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政府不再承担建设者的职责,而是转为使用者、评价者和监督者。

  全面推进5A服务型数字政府建设

  石玉峰(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博导、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会长):5A即Anyone、Anytime、Anywhere、Anyway、Anything,5A服务型政府,是指政府服务平台可以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办理任何事情。要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5A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依照办事流程重塑部门职能,打破地域和部门界限,让老百姓少跑路、不跑路,打造精干、高效、服务型政府。

  要强化顶层设计,把数字政府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由省级统筹规划、超前规划、整体设计,统一建设政府内网和外网平台,统一建设数据库和数据中心,优化提升政府职能和功能,避免各地市、各厅局各自为战、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数据底座是5A服务型政府的基础,省里设一级数据中心、地市设二级数据中心、县区设三级数据中心,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接口、数据格式、数据质量等。数据层层传递、上通下达,实现数据的集中性和便利性,打破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每级数据中心,汇聚本级所有数据,支撑同级平台型政府。各级数据中心互为灾备。

  要在统一打造的数据底座上发挥各部门、各地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探索开发有利于本部门、本地区职能功能发挥的数据创新应用。各部门、各地区数据创新应用和创意,提报省里统一审批、统一规划建设,避免重复建设。

  数据创新应用是长期持续开发的过程,数字政府的所有系统都是持续迭代升级的。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使用过程中,积极反馈改进意见,主动提出创新应用需求。

  数字政府建设是对政府职能和功能的变革性调整,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让人民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数字政府为民服务的同时,数据要素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产要素,应当发挥其无穷无尽的经济价值,变“土地财政”为“数据财政”,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提高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艳(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建议全面协同提升网上服务平台效能,组织对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进行迭代升级,提升整体支撑能力。丰富完善“爱山东”平台功能,强化网上受理、权力运行、用户评价等全流程支撑体系。组织推进各级自建政务服务业务系统实现与统一中台对接,标准化对外提供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标准统一、服务同质。整合移动端办事渠道,实现一个端口对外。围绕“双全双百”事项,实现高频服务全覆盖,全面提升企业和市民网上办事的便利度和体验感。

  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推动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和产业高效发展。聚焦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各类企业依法依规依托公共数据,面向社会提供模型、核验等形式的数据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支持企业开放自有数据、参与数据开发利用和流通并实现增值,推动相关企业开展数据标注、清洗、脱敏、脱密等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数据技术应用,搭建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通过完善政策支撑,做大做强数据要素型企业,鼓励企业参与数据托管业务,面向其他企业提供数据服务,依法依规获得数据收益。培育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在企业探索开展数据资产评估和入表工作。

  全领域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日常生活,在金融、保险、通信、医疗、审批、水电气暖等各领域中,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方式,进一步精简办事材料,让办事企业提交的材料、填报的信息越来越少,让各级部门证明材料的共享率大幅度提升,全面推行无感办、免证办、智能办等服务举措。将“无证明”的工作模式,逐步拓展到各领域、各层级、各部门,直到涵盖城市服务的全过程、各方面。

  推广“云上研发中心”建设 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

  秦军(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当前,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阶段面临数量巨大、可参考的解决方案少、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差等问题,“云上研发中心”是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措施,是数字化时代的全新解决方案。

  通过云端研发加快资源整合。中小企业通过云上研发中心,可以快速整合技术专家、成果、资源、仪器设备等,达成在线合作,可节省九成的技术创新成本,提升创新效率80%以上。

  用成熟资源低成本解决问题。云端研发中的需求解决过程,企业并不需要从零开始投入,而是通过云端研发平台整合成熟资源为己所用,整合过程全部由平台完成,企业甚至不用花费任何额外的费用,研发风险完全消除。

  效仿企业成功案例树立标杆影响。建议在省内选树一批能落地、有成效的优秀公共服务数字化案例,并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经验总结,示范带动各地市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数字政府服务职能。

  青岛市“云端研发”平台已经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企业从中获得了实际成效。青岛华谊家具有“提升生产现场效率”的相关需求,没有能力自行解决,便通过云端研发平台发布了该需求,不到一个周就匹配国内一家有类似经验的服务方资源,经过线上和现场的多次深度交互,最终达成合作,很快该服务方就帮助华谊上线了一套木制作行业的生产智能化管理系统,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每年可节省成本20到30万元。

  2022年,仅青岛市就有2495家企业建设了云上研发中心,并发布创新需求1100余项,平台推荐各类创新资源11500条次,开展技术对接830余场次,合作中设计产品升级156项,工艺改进466项,产线改造320项,足以说明云端研发通过创新助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是可行的。

  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

  张宇翔(省政协委员、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智能经济研究室研究员):运用大数据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加强覆盖经济运行全周期的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能力建设,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点任务,应结合我省实际,聚焦重点领域,以创新数字应用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新突破。

  建设工业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密切结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建立工业综合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加快推进我省工业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省、市、县(市、区)、园区四级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平台体系,为山东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服务行业平台拓展应用。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主动对接数字政府建设的体系标准,发挥工业互联网实时感知能力强的特点,建立有效的数据交换机制,为数字政府感知经济运行动态、实现精准治理打下良好基础。数字政府通过工业互联网获取实时大样本信息数据,同时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指导,形成数据互通、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不断拓展工业互联网与数字政府新动能。

  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数字监管。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聚焦能源消耗占比较高、监管条件相对成熟、引领带动作用明显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炼油等重点行业,实施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政府数字化动态监管,建立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数字监管平台,以数字化动态监管促进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以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能力建设促进数字治理进一步深化。以经济运行监测能力提升为切入点,进一步着手解决顶层设计不足、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创新应用能力不强、数据壁垒等问题,努力提高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设协同智慧应急管理体系

  李爱杰(省政协委员、潍坊市政协主席):建设协同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

  健全统筹协作工作机制。建议省政府建立省直部门和地市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商解决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问题,实现重要信息、重大平台等跨地区共建共享。

  推进系统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基础和前提。建议在符合招标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加强对系统功能对接、数据资源编目、数据接口开发等方面的统一把控,推进基础数据标准化,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信息编码体系;推进数据接口标准化,方便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推进系统共建共用。当前各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相对分散独立,有效共享使用率不高,存在系统壁垒。部分应急所需信息受限于上级规定而无法实时归集,部门因各种顾虑,对业务数据共享不够全面深入。有些业务系统在单点登录接入方面还存在障碍,部分部门因使用省级业务系统,数据都集中在省级,市级不掌握,因此相关系统接入和数据归集难以协调。建议从省级层面统筹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尽量统建应用系统,并做好数据回流工作,避免重复建设。市、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省级平台,重点开展本地已有应用系统对接集成和本地化应用开发。

  强化数据安全防护。目前,数据的采集、传输、应用、销毁等环节存在安全风险,特别是委托第三方进行平台维护、数据加工的过程中存在数据泄露等安全隐患。建议省级尽快出台统一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审核制度和安全监测机制,强化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共享、应用、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

  数字政府建设必须依法推进

  郝纪勇(省政协委员、山东京鲁律师事务所主任):伴随数字技术在政府社会管理中的普遍应用,数字技术的安全问题与使用风险愈发凸显,数字政府建设必须依法推进。

  加强科学立法,实现有法可依。国家和省区市层面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规划部署,为全国和各地开展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更完善的顶层框架设计,但也需要从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层面予以细化。《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了要完善与数字政府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推动修订现行法律法规中与数字政府不相适应的条款,以及技术应用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防范技术歧视与技术风险,保障个人隐私,维护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利益等,但立法规划的明确方向和具体的法律规范要求还有待完善。现行政策文件就数字政府建设如何与法治协同、数字政府发展的法律价值目标、数字政府的规范调控体系等问题并未涉及。

  做到严格执法,违法必究。数字政府的基础是数字技术,这些技术一般来自与第三方企业的合作,在合同管理、采购服务和合作模式上都面临诸多法律挑战。同时,政务数据也可能被企业或商业公司非法利用,影响数据安全。对于这些领域的违法者,必须严格依法打击,提高数字技术滥用及数据安全领域违法成本,遏制数据泄露高发态势。

  禁止权力滥用。政府行使数字技术的本质是高效行使政府职能,数字技术与公权力的结合,具有放大公权力的行使效果。这种效果既能提升政府的运转效率,但如果冲破法律限制被越权使用,则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风险。政府通过技术和政务应用场景获得公民数据,获得制度层面的“合法性外衣”,但如果将合法获得的数据用于其他非政务应用场景,就容易侵犯公民的基本权益,影响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

  大力推进实施数字政府强基工程

  文勇(省政协委员,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加快完善数据中心资源布局,夯实算力基础。落实“东数西算”国家算力枢纽建设及发展战略,统筹数据中心建设,形成集约+分布的全省一体化分类、分层次算力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济南、青岛建设省级数据中心集聚区,建设不同定位的区域数据中心功能区,根据不同区域行业属性,结合县域经济特色,在产业相对集中、算力需求较大的县域,部署分布式节点。

  统筹推进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发展,建设“算、数结合”的全省政务一体化数据体系,通过省+市两级政务“一朵云”,提升整体算力规模,统一提供基础算力和数据服务,探索建设政务云“云网操作系统”,进而实现省市县政务云资源统一管理、统一编排和调度。

  建设高效云间互联网络,提升云网融合一体化能力。在国家骨干网层面。打通到“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的数据直连通道,以数据中心集聚区为核心进行组网,发挥济、青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优势,积极推动我省数据中心核心节点进入国家二级以上网络平面,利用数据中心间高速传输网络,形成层次化的“算、储”支撑能力布局。在省内骨干网层面。加快打造“政务网络高速公路”,构建高效互联、云网融合的新型政务网络体系。在城域网层面,统筹各运营商推进新型承载网下沉,满足差异化业务入云需求。通过上述三个层面云网融合能力布局,最终实现“网络所达、算力所及”。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夯实数字政府底座。进一步加快云服务向算力服务演进,数字基建延伸到视频、AI、物联网等领域,升级为集约建设、统一平台、灵活接入、分层解耦的新型融合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迭代升级。

  

  

  

  

  有问有答 深度互动

  

  

  王柏华:为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我省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潘军(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我们认真落实“数字中国”重大战略部署,聚焦“政策、技术、平台、人才、企业”等关键要素,打出技术创新组合拳,积极为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强化顶层设计,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布局。制定出台《山东省“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关于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加强数字政府技术支撑的政策保障。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抓好高水平技术成果供给。围绕数字政府建设的技术创新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与省工信厅等部门高效协同,部署实施了一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实施“服务器强基”“国芯万屏”科技示范工程,通过“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方式,加快推动产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技术成果,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技术和装备保障。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不断提升技术策源能力。先后布局建设量子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泉城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6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5家新型研发机构相继投建,在国内首次布局了数据要素、数字融合出版两个创新创业共同体,动员“政产学研金服用”各要素,积极参与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强化科技人才培育,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高层次智力支撑。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新一期泰山人才政策,深化实施省级重点人才工程,鼓励我省用人单位面向海内外梯次培养、精准引进信息领域人才。2021年以来共遴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9人,泰山学者11人。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方阵。高度重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2022年,对1.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实近10亿元研发费用补助,其中信息领域占近20%。对集成电路领域企业,补助比例由5%提高到10%,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热情,实现了一批关键产品、部件的国内替代。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电子信息类项目230余项,占比提高到23.4%,培育信息领域科技领军企业30家,树立了行业创新标杆。

  石玉峰:我省在数据共享应用上有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孙起生(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数据是第五大生产要素,是新型“石油”和“土地”,也是数字山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省按照“汇、治、用”的思路,加快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强化数据汇聚、治理和应用,打出了一套具有山东特色的“组合拳”,构建起了全省一体化大数据资源体系,数据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加明显。一体化汇数,做到“有数可用”。谋划建设了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将各部门分散管理的数据汇聚起来,统一提供服务,目前已汇聚各级各类数据1456亿余条。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历史数据电子化,加强数据申请,33个部委的270余项数据实现在我省落地应用。一体化治数,做到“有数好用”。制定全省统一的数据目录标准,形成全省数据资源“一本账”。建立公共数据资源质量标准体系,强化数据全流程质量管控,统一制定了30余项数据标准和一系列工作规范。开展数据质量实时监测,建立数据自动纠错响应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数据“自主校核纠错”。一体化用数,做到“数尽其用”。全省全域推动数据应用,畅通形成“供数—管数—用数”的大循环。进一步整合构建数据应用渠道,构建数据对内共享、对外开放两个服务“总门户”。连续4年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行动,举办数据应用创新创业大赛,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数据创新应用。建立“一地创新、全省复用”机制,对有代表性、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在全省进行推广。按照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要求,充分发挥我省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深化公共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应用,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实现数据价值化。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统筹协调、应用牵引、深化拓展、安全可控、依法依规,狠抓公共数据“汇、治、用”3个关键,强化平台、安全、制度3个支撑,做好产权、标准、规则等3个保障,完善“横到边、纵到底”的全省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让数据“汇”起来、“流”起来、“用”起来,发挥数据“水润万物”的作用,充分释放大数据的巨大价值,切实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张艳:我省在推进“无证明之省”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孙起生(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无证明之省”建设,将“无证明之省”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无证明”不是不需要证明,主要是通过证照证明电子化和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时免于提交或无需重复提交纸质证照证明材料。概括来说,主要是加快推进“三个一批”。优化服务流程,压减一批证明。立足企业群众需求,整合优化办事流程,支持减手续、减环节、减证明,进一步开展证明清理,广泛告知承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化数据共享,取消一批证明。把数据共享作为“无证明”的主要实现方式,对能通过部门间、各市间数据共享核验的证明,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用“数据跑”替代“主体跑”。深化电子证照应用,替代一批证明。全面推进各类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和行政执法领域应用,并逐步向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拓展。加快建设应用全省统一的“居民码”“企业码”,推动省内制发的各类电子“证、照、卡、码”与之相关联,实现“一部手机走齐鲁”“一码通办全省事”。截至目前,全省推行直接取消和告知承诺事项1098项,使用电子证照5.1亿余次,开展数据共享390亿余次,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常见社会生活场景基本实现“无证明”,累计减少证明材料2955万份。下一步,将聚焦群众和企业最关心、感受最深、最高频的场景,全域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一是持续推动“减证办”。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告知承诺和证明材料压减工作,扩大告知承诺范围,全省再发布一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通用清单。二是着力推广“免证办”“一码办”。深化数据共享和码证关联,把电子证照与“居民码”“企业码”进行关联,在政务服务、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推动前100项高频证照应用,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方便。三是探索推进“主动办”。依托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和“爱山东”平台,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专属数据空间,开展对个人和企业的大数据“画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秦军:在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我省有哪些创新举措?

  罗新军(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今年在数字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实施工业数字基建提升工程,为中小企业提供丰富、多元化云资源。加快推动国家工业大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区域分中心建设,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增选更新40个左右省级行业分中心,统筹调度全省工业大数据中心存力、算力和运力,打造“存、算、网”基础资源多样化供给新模式。实施工业企业数字赋能工程,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升级空间。推动不少于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级开展数据采集、传输、存算、管理及应用,支持企业采用5G、Wifi6等新型网络技术,建设可管、可控、可溯的可信工业网络。加强企业数据管理系统(EDM)推广应用,推动200家左右企业达到DCMM2级及以上标准。实施工业互联网突破工程,为激活中小企业潜力提供平台支撑。以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为引领,全面提升“工赋山东”市场化推进能力。加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加快确定性网络建设应用,建强用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动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尽快落户。实施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能。开展大数据产业“繁星”“龙腾”“沃土”“雨露”“焕新”“匠心”六大行动,积极推动国家级数据信创适配中心落地建设,支持企业打造具备山东特色的信创解决方案。实施产业链群赋能提升工程,为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供生态保障。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研发和业务联动体系,打造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通过对产业全域运行数据进行实时汇聚、监测、治理和分析,赋能产业链精准治理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助力中小企业业务协同联动和转型升级。

  李爱杰: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强化部门监管方面,还有哪些重点工作需要创新突破?

  周凤文(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我们坚持需求引领、实战导向,一批典型应用得到推广,监测预警覆盖大幅增加,监管能力和水平有较大提升,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测预警覆盖面。以“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深度应用为契机,升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推进第二批380家非煤矿山企业监测预警联网接入,实现全省非煤矿山企业全覆盖。针对全省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10人以上粉尘涉爆以及涉氨制冷企业全部纳入在线监测监控,推动建设我省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数字化监管平台,逐步实现隐患智能识别和风险自动预警。着力提升安全生产隐患数据大分析能力。建设事故与隐患关联性分析预警系统,结合企业分类分级监管,融合不同风险领域监测预警、隐患事故、行政执法数据,探索隐患与潜在事故的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预警能力。丰富完善监管执法手段。推广智能执法、网络巡查、在线监管等新型监管执法模式,加强数据关联分析、综合研判、违法行为识别等信息化支撑能力建设,对归集的违法行为信息和监测预警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加强企业培训监督管理。以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网络化、常态化为目标,以“学习强安”门户为基础,在行业部门统一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融合企业个性化培训课程,提高企业全员培训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主体意识和全员安全生产处置技能。完善安全生产举报投诉数字化管理能力。在现有举报投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部省数据对接利用,优化网络投诉举报信息汇聚、任务派发工作流程,全面覆盖安全生产举报案件接办登记、态势分析、统计分析、档案管理和处置等环节。

  文勇:2023年,在围绕打造高质量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深入实施数字政府强基工程,不断夯实全省统一的数字政府基础底座等方面,计划开展哪些工作,预期取得哪些工作成效?

  孟强(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日益成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底座。我们立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战略,组织带领山东通信业全面加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撑我省数字政府建设:一是坚持提升网络层次,全力以赴建成开通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山东成为全国唯一“双枢纽”省份。二是坚持适度超前部署“双千兆”网络,持续夯实数字底座。全省已开通5G基站16.9万个,10G PON端口数量突破百万,“千兆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二位。三是坚持发挥行业优势,推进“双千兆”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创新融合应用。为加快“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扩大信息通信业算力、存力、运力规模,今年3月,我们印发了《山东通信业2023年“强基赋能 千兆山东”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开展“千兆山东”建设、一体化算力网络提升两个专项行动,持续拓展“双千兆”网络的广度、深度、厚度,持续提升全省算力、存力、运力供给能力,加快构建省级一体化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全国信息通信发展高地。到年底前,确保全省16个市均建成“千兆城市”,打造“千兆山东”,信息通信业算力、存力、运力实现稳步提升,全省数字政府网络底座更加坚实。届时,山东将形成县级及以上城区全覆盖、典型应用场景精准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乡镇驻地全面覆盖的“双千兆”网络格局,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到70%以上,基本建成城市内1ms时延圈,省会城市群、胶东城市群、鲁南城市群3ms时延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在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和助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我省数字政府建设注入更多动能。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2343/202304/b6b3abe4-ceac-414a-a90f-c4ac323b47a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