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风采 > 正文

补短板 强弱项推动我省数字农业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山东政协 作者:佚名

  

  农工党山东省委会(发言人:付军)

  数字农业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我省抢抓数字革命机遇,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注重将数字技术融入农业全领域、各环节,实施农业数字平台矩阵打造、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和数字农业动能培育提升等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明显。全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显著的工农和城乡差距。相较于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相较于城市区域,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主要表现为投资规模小、建设内容少、数字基础设施利用率低、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度低。二是数字人才短板问题突出。懂数字技术、懂农业、懂农村的综合型人才相当缺乏,给农业数字化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老龄化程度高,对信息网络和设备的认知接受能力不足,数字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欠缺。三是数据资源整合利用乏力。当前农业数据管理主要依托农业农村部门掌握的业务管理数据系统,如土地、农业企业、合作社数据等,其他数据资源的汇集利用较为困难,数据汇集广度不够。省、市、县(区)不同层级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尚未形成,数据共享动力不足,导致“数字孤岛”现象突出。四是数字技术应用差距较大。生产者应用方面,数字农业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监测系统、灌溉系统等设备的精确度有待提升,远程控制管理等技术有待进一步普及。消费者应用方面,数字技术在流通、销售环节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农产品一件扫码溯源等仍不普遍。管理者应用方面,数字技术在优化全产业链管理、赋能区域农业品牌建设、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为此,建议:

  坚持“硬件为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方面,补齐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一手抓信息网络覆盖,在基础条件好的乡村优先布局5G基站、数据中心、云计算等网络和数据设备,一手抓农业科技应用,打牢农业数据收集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创新农业数字产品,提升农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相互促进和支撑的能力。引导企业参与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主体投入保障机制和数字技术应用制度。

  坚持“人才为本”,加强数字人才培育引进。一是加强数字人才培养。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结合农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开展技术研究,设立相关专业,建立实训基地,培养新一代复合型数字农业经营和管理人才。二是加强数字新农人培训。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等渠道,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期举办农业数字化专项培训,提高其数字农业认知和应用水平。三是加强数字人才引进。鼓励涉农专业学生下乡驻村,支持青年群体返乡创业,吸引数字化人才前往乡镇发展,填补乡村数字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

  坚持“数据为基”,强化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发挥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和企业能动作用,以“一图一库一网”建设为主线,打造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建共享的大数据平台。一是建设“一张图”。依托光学、雷达等技术,汇聚基础地理空间、土壤环境、遥感与光谱影像等多源数据,绘制农业数字底图。二是建设“一个库”。打破农业行业壁垒,对多个条线的应用系统数据进行归集、编目、整合,建设农业农村数据库。三是建设“一张网”。以“一图一库”为基础,建立系统融合应用标准,集种植、畜牧、渔业、农机、监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织牢农业农村一张网。

  坚持“技术为根”,推进数字技术集成应用。在支持数字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中各行业、各环节的数字技术集成应用。一是打造生产者应用场景,推进智慧农场建设。加大农作物生长模型、智能灌溉、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等研发推广力度,推动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向“看数生产”转型。二是打造消费者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链主体协同。以推广农产品扫码溯源等为契机,加强数字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产业链主体的沟通合作,提升农业数字化发展整体水平。三是打造管理者应用场景,培育农业数字化生态。聚焦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数据资源建设,实现农产品市场的区域间数据共享和产业优势互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农业发展模式。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2343/202309/074977b4-a542-4fde-abcf-c4ea4cf6714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