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风采 > 正文

做强现代渔业建设“蓝色粮仓”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山东政协 作者:佚名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市政协(发言人:徐东升)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对优质安全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长,水产品已由过去的区域性、季节性消费转为全民消费、常年消费,为渔业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山东是渔业大省,也是水产养殖大省,引领了全国藻虾贝鱼参五次海水养殖浪潮。2022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881.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养殖产量665万吨,总产值4500多亿元,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省渔业发展正面临一些制约: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自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受涉农资金整合政策影响,除落实中央渔业发展补助政策外,各级财政对现代渔业发展,包括水产种业、设施渔业、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等缺少相关政策扶持。二是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从整体上看,受环保、生态红线、禁养区等因素影响,渔业发展用地用海需求与有限的土地、水资源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另外,受沿海港口、临海工业、滨海旅游等产业用海影响,沿海渔业发展空间也遭到不同程度挤压。据统计,与2016年相比,2022年全省水产养殖总面积、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减少6.7万公顷、8.7万吨,渔业体量明显“缩水”。三是深远海养殖推进难度大。受陆基配套设施、海上装备设施、北方严冬等因素影响,深远海养殖运营成本高、回收期长、风险大,制约了中小型养殖主体发展。海上多功能平台、大型智能网箱等海洋牧场的建设规范及检验标准目前主要由中国船级社确定,要求高、成本大,对企业造成较大负担。四是转型升级步伐较慢。优良品种研发创新不足,缺乏适合我省北方海域深远海养殖的高附加值水产品种。贝类分笼、鱼类起网、海带收割、海参收获等机械化程度低,智能化管控设施装备创新不足。产品种类仍以低附加值养殖产品为主,集群式发展势头不强。为此,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渔业产业健康发展根基。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促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对水产种业、设施渔业、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等的支持力度;以深远海和沿黄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装备和模式创新,推动渔业标准化、生态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制定海水养殖中长期发展战略,从发展目标、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统一部署。

  保护拓展发展空间,保障优质水产品常年持续供给能力。一是强化渔业基本水域保护。严格审核审批其他产业占用渔业水域,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渔业基本水域,特别是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三场一通道”关键栖息地和优质高产养殖区,为优质水产品捕捞、养殖和市场供应提供坚实支撑。二是深挖盐碱地、涝洼地开发利用潜力。在沿黄流域筛选中华绒螯蟹、凡纳滨对虾、黄河鲤等适宜品种,开展稻渔、藕渔、上粮下渔等生态模式的技术创新,打造渔农综合种养示范区。支持发展工厂化、陆基圆桶等集约化循环水养殖,配套水处理、智能化改造、检验检测等设备。三是提高池塘养殖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推进沿黄各市和南四湖流域10万亩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

  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开拓海水养殖战略发展新空间。一是尽快研究制定海洋牧场设施设备建设规范和检验标准,并按建造成本给予一定比例补助。二是以海州湾、庙岛群岛、黄海冷水团深远海养殖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重力式网箱,适度发展桁架类网箱和管桩围栏,有序发展养殖工船。三是加强对深远海网箱、养殖工船等关键技术的攻关与集成,提升深远海养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水产种业振兴。聚焦种质保存和良种选育,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创新体系,打造黄渤海水产种业聚集带。强化水产种业领军企业主体地位,构建“领军企业+科研团队+繁育基地”的市场化商业育种体系。组织高层次专家团队开展攻关,研发适宜北方海域深远海养殖的高附加值水产品种。二是强化渔业装备设施创新。聚焦精细投饲、自动采收、绿色低碳水处理、智能管控、高效快速检验监测等装备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多学科交叉、跨行业合作的产学研联合攻关。三是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依托中心渔港,规划建设海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打造全产业链海洋渔业接驳、加工、集散中心。大力发展海洋预制菜产业,支持水产加工头部企业在制定预制菜产品体系标准、提升科研水平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抢占海洋预制菜产业发展制高点。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2343/202309/31e3c13e-c6c2-4461-90b2-361d62d17df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