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履职 > 正文

产金协力 相融而阔—— 市政协“智汇经济圈”第四期协商履职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重庆政协 作者:佚名

  初夏的长江之畔、嘉陵之滨,大江大河间奔涌着城市的蓬勃生机。6月14日,走进两江交汇处的重庆江北嘴金融城,这里聚集的320余家金融机构、81家全国及区域性金融总部机构让人目不暇接,犹如穿梭在金融“森林”里。而在“森林”深处,一场“智慧盛宴”正在上演。

  当天,市政协经济委联合市经济信息委、市金融监管局在华夏银行重庆分行,以“产金协力新重庆·智慧赋能经济圈”为主题开展“智汇经济圈”第四期协商履职活动。来自制造业、金融业的部分市政协委员、经济界群众及企业代表相聚一堂,碰撞思想,携手发展。

  与以往不同,此次“智汇经济圈”专门聚焦“产金协力”小切口,让大家面对面、零距离协商交流,促进银企对接。“上个月,由我们专委会牵头承办的市政协六届三次常委会会议‘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专题协商,为全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贡献了政协智慧。为及时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动协商建言成果转化落实,我们第一时间组织了这次活动。”市政协经济委主任江涛表示。

  “新能源汽车新赛道已进入‘下半场’,核心技术培育、车企产能扩充等方面成为决胜关键,均需加大投入”“北斗智联业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供应链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入、研发投入三方面的资金需求”……活动中,来自制造业的许林、鲜亚、李耀等委员现场或书面介绍了其企业发展的项目投资需求、金融服务需求及亟需金融机构支持解决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长期深耕制造业一线的市政协常委、重庆金冠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露一语中的,客观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上市慢的问题和原因。他呼吁,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多关注具有创新需求的传统型实体经济,真正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助推产业发展;银行应从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简化续贷手续和降低续贷成本、增加金融服务维度等方面加强对实体产业的支持。

  制造业是金融业的根基,金融业是制造业的血脉。面对制造业企业的“缺血”现实,金融业该如何发力?市政协委员,华夏银行重庆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朱永利介绍了该行为制造业发展制定的倾心举措,如大力推进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提供“商行+投行”综合服务,推出“稳就业专项优惠绿色通道”等。市政协委员,重庆两江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军则表示,集团将尽快完成两江新区2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组建,助力构建“33618”现代产业体系。随后,刘志华、廖文常、林仁德等委员也相继介绍了银行、保险、股权投资、金融租赁、天使投资等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政策、新产品、新服务。

  有所呼、有所应,委员们热情呼应、深入交流,双向赋能“划桨开大船”。不仅交流需求和创新举措,委员们还围绕助力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建言: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多层次服务体系,加强保税租赁产业建设;加大金融人才引进力度,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加快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给予更多鼓励政策……

  “各位委员从多个角度分别提出了促进产金协同的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消化吸纳,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倾听委员发言后,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汪立东表示,该委将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等“33618”产业领域,持续推动产业链和资金链加快融合。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陈璐表示,将实施制造业企业融资畅通工程、资本市场精准赋能计划和金融营商环境提升行动。

  潮涌两江,业由此兴。俯瞰两江交汇,委员们感触颇深:当长江和嘉陵江不远千里奔腾而来,交融汇合后携手相拥、一路向东,正如制造业和金融业的相向而行、相融而阔,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虽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记者 程颖)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3-06/21/content_1054870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