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在临港新片区做实再保险“国际板”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上海政协 作者:佚名

  ‍截图20240315134358.png

  再保险是按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运行的跨境金融服务,具有跨越时空的全球性、计价货币的多样性、治理规则的国际性等不同于一般保险的显著特征,与上海“五个中心”都能深度连接,是促进“五个中心”有机融合、相互赋能、整体跃升的重要支点,也是打造境内外金融市场制度“转接口”,增强全球金融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的有力抓手。

  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是上海孜孜以求的战略目标。对标纽约、伦敦等再保险中心城市,上海还存在较大能级差:一是保险与再保险不同步,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全球排名前十的再保险公司没有中国的企业;二是再保险服务贸易逆差严重,优质再保险资源大量流失海外;三是本土再保险公司国际化程度低;四是产品供给和创新能力弱;五是国际风险的定价权、再保险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不足。

  如何利用自贸试验区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重要举措,以再保险“国际板”为载体,在临港新片区打造着眼于国际竞争的离岸保险功能区,提升保险行业核心竞争力?这无疑是一个势在必行的战略命题。具体可在以下方面着力:

  鼓励和支持在岸保险机构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着力在非中资利益的海外份额业务上发力。国内保险公司保费大多来自境内,少部分境外保费,实际上还是来源于中资利益相关的业务从境外分回国内。与全球竞争,一定要在服务全球大型企业客户的全球保单上发力。上海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可将“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承保能力走出去的合适出口。一方面,“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原保险市场不发达,无法承接大型建设与运营项目,分保需求高;另一方面,周边的日本、韩国是全球第三大和第七大保险市场,也具有较高的向外分散风险的需求。对接国际成熟市场运作模式,连接境内境外两个市场,针对大型跨国企业、国际中介、我国主要贸易国的需求及标的特点差异,利用先进的定价模型、风控体系、管理模式,提供定制化、个性化全球保单,或通过离岸保险为具有国际业务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提升信用评级,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请进来”等,是提升上海再保险中心国际化水平的可行路径。

  吸引具有中国利益的海外离岸保险和再保险业务回流聚集,促进带动高端产品供给创新能力。对标海外保单,适时将境外先进保险产品引入境内,让流失境外的地下保单重回境内市场。可先从满足外籍和本地高端人才融入全球的医疗健康保险和服务体系落地入手先行先试,创新推出健康、意外保障计划,并与国际商业医疗服务机构合作,配套提供健康附加值服务。由于带有现金价值的长期保险被视为资本项目,且涉及货币主权,用人民币购买、外币赔付的外币保险业务,或跨境人民币健康保险业务,在现有政策下很难走通,建议设定一定触发条件,如限定受益人为被保险人本人,且有跨境保额限制等,在触发条件满足时,受益人可凭相关凭证,去银行开立居民个人自由贸易账户,理赔资金进入FT账户,自由兑换。

  用好再保险“国际板”,对接全球再保险技术、资本和人才,增强承保、服务和风险管理能力。一是大力发展航运保险、再保险和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航运保险占我国财产保险保费的比例不到2%。与国际相比,上海船货险、海事仲裁案件仅分别只有伦敦的1/5、1/7。为此需要加强保险业与航运业深度连接,形成船公司、科技公司、再保险公司、海事机构、国际航运公会、上海航运交易所等相关方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从风险管理的供给侧,推动航运保险、再保险服务不断创新模式、升级质效。探索创新对标国际的海事仲裁模式和争议解决机制,增强航运服务能力。二是开展外币计价跨境人民币结算再保险分入业务,探索分账核算的离岸人民币再保险分入业务。一方面对冲外汇资产汇率风险,另一方面突破跨境再保险分入业务只能以本币计价的局限,同时承保资本项目下的责任。上海通过多元化的人民币再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将形成有别于香港、伦敦、新加坡等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差异化特色,统筹境内外人民币流动性,联动在岸离岸市场,提升人民币国际定价能力、国际接受度和国际交易效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重要战略缓冲。

  (作者系市政协常委、太平人寿上海自贸区分公司副总经理)


原文链接:https://www.shszx.gov.cn/shzx/wyxl/content/7023e4f7-5c8b-4d3a-b8fc-689020e5579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