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双减”的“减”与“负”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上海政协 作者:佚名

  1.png

  ‍“双减政策”事关国之大计,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学校、家长甚至社会都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所谓“双减”,即减轻学生的校内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

  这场变革意义深远,直指人民福祉。学校在这场变革中要进行哪些转型,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作出哪些调整,都需要管理者刻不容缓地思考、制定与执行。

  “双减”为学生“减”了负,学校和教师则肩“负”了那些减下来的“负”。那么,减下来的“负”又该如何消化呢?学校必须要走正确的路、科学的路:尊重个体差异、实施五育并举。将学科教学重心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上。不少学校为了升学率、高分毕业生而一味追求“育分”,忽略“德育”“体育”“劳育”“美育”,代价惨痛。目前社会中出现的“空心人”“躺平主义者”很大程度上与理想信念缺失、德育的缺位不无关联。学校一定要厘清“育人”与“育分”的概念,坚持以德为先,深入贯彻立德树人,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是国家提出的三大培养目标。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双减”才会更有必要性。这种必要性直接决定了每一所学校培养出每一批学生的质量。当然这里的“质量”绝不是狭隘的学业成就,即可见的分数,这种“质量”更多关乎培养建设者、接班人的问题。

  学校作为开展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育人先育“心”,育心先育“行”。加强理想信念与思想意识形态是学校对国家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要求的积极回应。学校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理想与时代要求。当然,能培养多少有问题解决能力、高层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也是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检验。学校必须围绕这些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建设,并努力创新相关的作业形式。传统的作业通常以书面练习为主、口头作业为辅。在“双减”意见背景下,应鼓励教师设计项目化学习作业、任务型学习作业,适当延长完成作业的时间,深化聚焦某个问题,着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要尝试让个性化教学代替普适性教育。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的特长与天赋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有的孩子擅长语言表达,有的孩子对音乐很敏感,而有的孩子肢体协调、力量过人。如果学校教育的模式、内容、要求、评价统一不变,其实对大部分孩子是不公平的。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尊重其身心及大脑的发展规律,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

  当然,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同时,也要谋求广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能让学生的减负变成对教师的“增负”。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中小学家长会赶在上班之前把孩子送到学校,因此很多孩子在7:30甚至更早到校,而学校必须要确保每个孩子的在校安全。假设从6:30开始的晨管到21:00的晚自习结束,学校共需要开放14.5小时的正常上课及课后服务时间,教师的工作时长远超法定时间。尽管课后服务有专项经费,但教师失去的休息时间始终无法补足。如果政策支持,学校应该研究教师的弹性工作制,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聚焦师生关系,做好全员导师工作也是落实“双减”的重要环节。“双减”政策的提出无疑为学校师生关系、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空间。上海市教委提出的全员导师制工作,要求全体教师都要深度参与每位学生的成长。作业少了,谈心的时间就多了;负担轻了,沟通的方式就多了;焦虑没了,健全的心灵就多了。全员导师,已经不再是一个新概念,它要求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义务去关心、关怀、关注学生。

  事实上,家长才是孩子最有力的支持者、最长久的陪伴者、最优秀的示范者。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被要求为学生提供一种安全、自然、健康的学习环境,紧张有序、张弛有度。因为只有在足够安全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效益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其实,家长也要为孩子打造自然生长的养育环境。一个智慧的家长应该是理性、包容,既有回应又能配合的家校合作者。

  综上所述,“双减”减下来的“负”,其承担主体应该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构成。

  (作者系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校长)


原文链接:https://www.shszx.gov.cn/shzx/wyxl/content/b68f28d6-95b6-41fb-b620-2d7a18858ca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