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履职 > 正文

美美与共 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4-02-24 来源: 云南政协 作者:佚名

  两会聊天室

  主持人:云南政协报社记者张音笛

  嘉宾

  田静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常委,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

  代表性传承人

  金飞豹云南省政协常委、云南省体育总会副会长,探险家

  赵云桥云南省政协常委、澳门云南同乡会会长

  王诗莹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

  汪玲云南省政协委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玉班坎云南省政协委员、勐海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主持人的话

  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王宁向全世界发出了邀请,诚挚邀请大家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过去这一年,“云南的生活”成了我们身边的热词。那么到底什么叫云南的生活?是亚洲象北上南归的温暖之旅,是高黎贡山猿啼鸟鸣的自然之音,是红嘴鸥漂洋过海的春城之约,是苍山洱海风花雪月的浪漫邂逅……我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时隔一年,在2024年云南省两会召开之际,我们邀请到了6位省政协委员做客“两会聊天室”,一起分享云南的山水、云南的旋律、云南的色彩,共同探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

  文化多元 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精彩

  主持人:大家认为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什么?

  田静常委:云南不同的气候环境、自然风貌,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我们产生了不同的生活习俗,孕育出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发展出了丰富独特的非遗技艺,这些文化、技艺也让云南的每个城市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底色。例如,建水紫陶,她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时光里当地人与自然、与生活的故事就是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作为从事非遗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讲好建水紫陶的故事就是我的底色,要把故事讲给谁?要把技艺传给谁?我想这是一种传承,也是我眼中的“云南的生活”,我有责任把这份文化继续传递下去、分享给各地朋友,让更多的人看到云南的底色。

  汪玲委员:云南的生活是充满生命力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文化的多元是多姿多彩的最主要的特征。在千百年来的传承和沿袭中,各民族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奇故事,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服饰、建筑、文字等等,就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保存下来,在自然与本真中展现出的文化自信让云南绽放出了耀眼的光彩,多元的民族生活,就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王诗莹委员:“一山不同俗,十里不同音。”作为音乐从业者,云南音乐文化的多元令我惊叹,我曾经到石屏县采风,在那里,光是“海菜腔”就有着许多不同的种类,可想而知云南音乐种类有多么的丰富。云南的音乐文化就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目前,我正在做一个“带着钢琴去旅行”的项目,我想通过音乐传递出云南的生活,它既是云南的生活,也是中国的生活,更是世界性的生活。

  金飞豹常委:“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一种让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我是一个探险家,也是马拉松运动达人。在云南,我奔跑过三江并流、六大水系、九大高原湖泊,跑遍了16个州(市)和25个少数民族生活聚集的地方。我曾经创办了“秘境百马”活动——持续100天完成100场马拉松,推荐了云南100条最美的乡村旅游线路。我建议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分享给全世界,让大家一起感受云南的生活。

  民族团结

  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幸福

  主持人:在2023年12月5日举办的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云南分会场活动暨第二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开幕式上,王宁书记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分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共产党帮助人民实现梦想、“一带一路”共建共享三个方面的故事,令我们深受触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来说意味着什么?

  玉班坎委员: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来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一种安全感满满的生活,它既是对我们当前安定、和谐、生态的云南生活的具体体现,更是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及向往更加美好生活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在边疆繁衍生息、融合发展、相处融洽,亲如一家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边疆群众的云南生活是宁静、祥和、四季如春的美好生活。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深知党的恩情,始终心向党中央,我们真诚地欢迎大家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村村寨寨串门交流,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西双版纳生活”。

  汪玲委员:“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这句话最能代表边疆各民族的心声。这些年来,我们以党建引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从边疆党组织建设、绿美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推动边境村寨大提升、大发展,让边境线上13万群众拥有幸福港湾,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文山样板”。文山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日向新,涌现出了许多令人向往的边疆旅游村,人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其中,马关县马白镇龙树脚村绿美乡村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欢迎大家到文山来走走看看,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文山乡村生活。”

  共建共享

  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开放

  主持人:从“一带一路”共建共享的这个角度,未来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将有哪些美好前景?云南又如何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好地推荐给世界?

  赵云桥常委:多年来,云南始终以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为先行,为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力支撑。我相信未来云南还将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挖掘新的合作增长点,全力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多年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云南的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绿化环保、文明建设等工作不断完善发展,居民幸福感不断提升,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被云南的生活打动、吸引。相信在未来,我们在云南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在这里购物消费、享受生活,真真正正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内涵所在,找到自己与云南的契合点,在这里安家落户、投资兴业。相信他们也会把在云南经历的这些美好带回自己的国家去,用他们的视角去讲述“云南故事”,宣传推介好云南。

  如何推介好云南的生活?我认为,自身在加强对外的宣传推广中,除了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向世界展现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讲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故事外,云南还应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交流,以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国际化的城市为窗口,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要加强云南和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合作,通过合作举办各类不同的文化活动或是体育赛事,吸引国际友人来云南体验生活。要继续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建共享,让更多人了解云南、认识云南,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旅产业

  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出彩

  主持人:云南拥有非常丰富、优质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对于云南下一步文旅产业的合作开发,共建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共促共推世界旅游繁荣发展,委员们有什么建议?

  田静常委: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契合点。建议在与其他国家及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等地青年的交流过程中,多举办线上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来传播非遗文化,同时,邀请更多人到非遗传承中心开展研学活动,通过他们把非遗文化带出云南、带向世界,吸引更多的人慕名而来。云南有足够多的文化资源、非遗资源来打造“非遗之旅”等的精品旅游线路,让更多人到云南交流,体验云南的生活和风土人情。在这一过程中,也将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在创新中增添动力。以建水紫陶为例,建水县有很多文化元素、文化符号可以挖掘,并运用到现代生活中,让非遗融入生活,让生活增添内涵,相信通过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旅游新业态,非遗技艺将更加生活化、产品化、主题化、品牌化。

  汪玲委员: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发展前沿,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多个国家接壤,随着中老铁路通车等重大机遇,云南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为开展边境旅游、跨境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云南作为边境省份,有着极长的边境线和众多口岸。同时,云南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为边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发展边境旅游的过程中,建议各地结合当地自身文化特色,深挖文化内涵,通过把传统的民族节日与旅游项目融合,丰富旅游产品,做好文旅融合发展,让游客参与其中,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和吸引力,进一步讲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加强推介

  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国际化

  主持人:除了宣传层面之外,“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还有什么是值得对外推介,去研究探索的?

  王诗莹委员:“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这个说法本身就让人非常感动,它让人们仅仅通过“云南”这样一个地理称谓,就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所散发出的浓浓生活气息,感受到其中的乐趣,难能可贵。生活是平凡的、朴实的,也是具有感召力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一张邀请函、一张名片。作为音乐推广者,在我所做的“带着钢琴去旅行”的项目中,我非常想把更多的云南元素融入其中,比如邀请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们到云南来,在苍山洱海之间、滇池之滨、玉龙雪山脚下……在云南山水间演奏,用音乐讲述“云南故事”,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中,感受不一样的音乐体验。其次,可以加强与一些优质的音乐节合作,引进音乐节、音乐会等活动,用音乐吸引更多人把目光关注到云南。同时,通过打造好如聂耳音乐节等本土的音乐品牌,做优“音乐+旅游”,唱响文旅强音,诠释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汪玲委员:大家的发言启发了我,我认为,可以加强如滇东南旅游环线的开发力度,尝试不同文化、不同项目的跨界合作,发挥委员专长,如我们在座的嘉宾就可以尝试探索合作“听着山歌跑百马”等新项目,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金飞豹常委:云南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美食资源,把赛事和这些资源结合,推出精彩的高原体育赛事活动,将极具吸引力。云南被称为“四季赛事乐园”,户外运动的天堂。2024年,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也作为探险家和运动达人,我将发挥好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来云南,跟随我的脚步,奔跑云南、体验云南、感受云南。

  多方赋能

  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美好

  主持人:在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开幕式上,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致辞中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一种生态绿色的生活、是一种多姿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和谐幸福的生活、是一种开放包容的生活、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如何“以创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为载体,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品质,赋予文化强省建设更加丰富的内涵外延,打造现代文明、绿色生态、多彩幸福的云南生活。”谈谈你们的看法?

  玉班坎委员: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加强文化教育和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两个方面来谈。一方面,文化教育是培养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基础。首先,应当多深入群众调研走访,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教育内容。其次,结合地方实际,举办流动图书阅览、民间书画展览、文化艺术演出等活动,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拉近距离,以此达到让群众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化作品,提高群众的文化品位。比如,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大力培养传承人,节庆节日与群众开展文艺作品互动交流等活动,激发群众的参与兴趣。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企业和一些文化项目。比如,传统非遗工坊、文化创意园区,通过开展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到云南开发项目。同时,鼓励群众从事文化创意工作,组织大家参与展览、推介活动,以此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田静常委:从非遗的传承来讲,年轻人愿意回乡投身非遗行业,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承,也包括创造就业机会、助推家乡建设等。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识到非遗的价值和意义,愿意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许多年轻人也开始追求更加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更加贴近自然的工作环境,回乡投身非遗行业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建水紫陶在短短20多年内就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从原先只有上百名从业人员苦苦支撑的局面,发展到现在每隔十几步就能找到一个紫陶院的繁荣景象。其中离不开非遗传承的推动,同时,也表明了非遗传承不光要成为一种职业,还要成为一种文化教育和向世界讲述云南故事的方式。具体来说,非遗传承人在推动建水紫陶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掌握了传统的制陶技艺,而且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得建水紫陶在工艺和艺术价值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非遗传承人还通过开设紫陶院的方式,将紫陶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建水紫陶的独特魅力。

  汪玲委员:围绕主持人提的问题,我介绍一下我心中的“三个生活”:在云南大力发展以绿色经济为主的绿色生活、以云南悠久历史为主的红色文化生活、以民族文化多元为主的多姿多彩的云南生活。这“三个生活”在云南的发展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王诗莹委员:为了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云南的魅力,我们应该运用国际化、通俗易懂的语言,借助体育、音乐、艺术和美食等多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让我们一起助力云南的发展,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传播得更远、更广。

  金飞豹常委:来云南旅居,可以感受到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来云南做婚庆,可以感受云南雪山、湖畔的山盟海誓;来云南研学,可以感受云南丰富的花卉资源、昆虫资源和动物资源。

  赵云桥常委:想要创建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就要致力于创造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让当地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一愿景,需要从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环保建设及健康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切实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品质,真正实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美好愿景。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我们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云南,将最柔软的初心、最诗意的浪漫栖居在云岭大地上,也欢迎大家前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原文链接:http://www.ynzx.gov.cn/lzhc/272704.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