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履职 > 正文

提高“产”效益 助农增收致富 ——第三专题调研组围绕“提高‘产’效益,发挥带农富农作用”开展专题调研综述

发布时间:2023-07-14 来源: 云南政协 作者:佚名

  今年,在省政协副主席李学林的率领下,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与民盟云南省委、民进云南省委、九三学社云南省委成立联合调研组,围绕 “提高‘产’的效益,发挥带农富农作用”,赴昭通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开展专题调研。

  提高“产”的效益有待提高

  调研组发现,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产”的效益不断提升,带农富农作用进一步凸显,但仍然存在结构不优、主体不强、支撑不足、品牌不响、三产融合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在发挥带农富农作用方面还有较大潜力。

  “目前,从产业结构看,我省仍然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设施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型农业和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旅创意等新业态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产业布局看,有的县产业发展定位不够精准,缺乏长远规划,一个县、一个乡(镇)就提出发展十多个产业,缺少主导产业支撑。从品种结构看,盲目跟风、‘一窝蜂’上某个品种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从产品结构看,对市场细分不够精准,生产同一规格、包装相似、市场定位相近的‘大路货’普遍存在。”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领导结合调研情况说道。

  调研组认为,我省农业产业市场主体呈快速增长态势,但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缺少系统性、行业性、全国性领军企业。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着转化体系不够完善,承接主体薄弱、投入少,重复性、无效性研究成果多,可供转化落地的农业科技成果不多、质量不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乏力等问题。

  在农特产品品牌打造方面,存在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打造着力不够、带动力不足等问题,多数区域公用品牌还处于“有名无牌”“有牌无名”的阶段。

  此外,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布局散、链条短、效益低,农产品加工率低,多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不足,信息技术等利用不充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农业多重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农村多重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农民多重身份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挖掘“多重价值”

  发挥“多重效益”

  通过分析存在问题,委员们认为,要从多方面挖掘农业“多重价值”,发挥农业“多重效益”。

  “要向优化结构要效益。”参与调研的委员们建议,要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加强省级层面统筹,帮助各州(市)、县(区)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制定具有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在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重点产业向最适宜区域集中。同时,充分发挥各产业指导组、专家组的作用,指导各地深挖本土资源、特色,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定一批主导产业的主栽、主养品种,逐个产业、逐个环节的进行谋划,全产业链打造,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

  “要向组织化要效益。”委员们建议,要通过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新型市场主体,通过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高新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创新联合体建设。

  “要向科技创新要效益。”委员们建议,要持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合涉农科研院校的研究资源、人才、平台,构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融合的平台支撑体系,减少重复性、无效性投入。要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围绕种业“卡脖子”技术、耕地质量提升、绿色发展和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现实需求,深入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重大专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要系统组织实施一批应用型科技创新及成果集成项目,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畅通成果转化渠道与机制,促进科技与产业、经济融合,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结合我省农产品品牌打造,委员们建议,还要向品牌要效益。深入实施“品牌赋能产业”战略,加快实施以“云品”品牌为统领、地方公用品牌为支撑、企业商标品牌为根本的品牌营销战略,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绿色云品”品牌矩阵,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升品牌价值,持续放大“云品”品牌效应。

  “要向三产融合要效益。”调研组提出,建议打造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典型,以“一县一业”、产业强镇建设、“一村一品”示范创建为突破口,立足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多重价值,发挥农业多重效益,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精三产,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多层次、多元化、多环节转化增值的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原文链接:http://www.ynzx.gov.cn/lzhc/269122.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