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会议 > 正文

省政协十三届三次常委会议围绕“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主题分三个专题开展协商议政

发布时间:2023-07-09 来源: 云南政协 作者:佚名

7月4日,省政协十三届三次常委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围绕“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主题开展协商议政。按照会议议程安排,会议举行分组协商讨论,3个组分别围绕“挖掘‘土’的资源,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高‘产’的效益,发挥带农富农作用”专题进行了议政建言。

  提高“土特产”经济效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省政协十三届三次常委会议围绕第一专题协商讨论侧记

  

  第一组协商讨论会场

  

7月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常委会议举行分组协商讨论,第一组围绕“挖掘‘土’的资源,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主题开展协商讨论、议政建言。
省政协常务副主席赵金,副主席李玛琳、童志云参加该组讨论。何谓土特产,常委们指出,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包括农业产品、加工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等。土特产具有独特的口味、品质和文化内涵,是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丁仁展常委认为,土特产作为特定环境、特定区域产出的优质产品,一定要具备有质量、有内涵、有标准三个条件。同时,还要避免同质化开发,注重打造自身特点。“我们探讨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特产,而是要站在我省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下谈土特产,着力挖掘土特产的发展潜能。”李广良常委认为,要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要基于云南的发展实际,探讨土特产问题。要把握普遍规律,借鉴柳州螺蛳粉成功模式,将云南过桥米线、饵块等土特产品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成一农常委认为,在开发土特产的同时,要注重挖掘其文化内涵,比如云南茶和诺邓火腿等,在产品包装上要凸显当地文化。要依托自媒体力量,广泛宣传推广,形成产品影响力,从而提高土特产经济效益。“今年3月,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在罗平县举行,为加快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 刘丽常委认为,云南乡村(尤其是传统村落)具有分布差异大、分布区域不平衡、密度悬殊大、资源享有不平衡等特点,发展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从理念、规划、市场与创新机制等方面形成整体构架。当前,云南对于民族艺术赋能乡村旅游的功能发挥,还没有形成专题性、系统性的政策引导。由于受到地理位置、艺术资源、人才力量、生产条件、宣传推广等方面的限制,艺术融入乡村旅游、形成可持续生产力还有较大的差距。她提出,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另一方面还要全域统筹,形成结构性资源互补,切实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建议加强“一州一策”“一县一策”“一乡一策”的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以“集成创新”理念拉动资源整合与结构互补,建立乡村艺术产业联盟,丰富乡村全域旅游业态,推动民族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以建水紫陶为例,目前面临贵不起来,便宜不了,缺乏高端品牌的问题。”田静常委认为,目前,建水县登记注册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536户,年产值超50亿元,已成为云南省具有较高标识度的特色文化产业。今年春节期间,建水县接待游客100.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3亿元,其中紫陶销售收入7000万元。建水县旅游业与紫陶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彼此助推的良性互动。建议在建水县打造我省“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品牌,深度挖掘紫陶文化,培养传承人才,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我省“文化+旅游”“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品牌建设作出引领和示范。同时,建议加快实施建水紫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记录工程,加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在国家级传承人名额、高级别研培计划、传承人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好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优势,着力完善紫陶产业生态链,支持设立建水紫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和广泛影响力的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进一步整合建水县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高起点规划,创新开发“陶瓷+文化”“陶瓷+旅游”“陶瓷+民俗”“陶瓷+体验”等文旅项目,探索“个性定制+参与体验+文化旅游”新模式,推动“陶文旅”深度融合。“云南以‘金、木、土、石、布’为代表的民族特色文创产品,经过多年的打造,在国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当下,旅游者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物质消费转向了对于文化、体验等更高层次的需求。” 孙炯常委认为,云南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但在过去很多年都没有打造成为旅游商品,需要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解决旅游产业发展问题。要深入挖掘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将这些有商业价值的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他建议,要创新旅游产品理念,推出一些全新的、富有创意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要更好地将民族特色产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记者刘娜王德华文·图)

  

  打好“特色牌” 做强“云字号”

  ——省政协十三届三次常委会议围绕第二专题协商讨论侧记

  

  第二组协商讨论会场

  

“绿色是云南最具竞争力的发展底色,云南绿色发展动能强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优势明显。”委员建言中有很多“关键词”,高度契合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特色农业强省目标,持续在“土特产”上做文章、下功夫,实施产业强省、农业现代化、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等系列三年行动,因地制宜布局发展14个重点产业,做强“云字号”品牌工作中的“关键点”。
7月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常委会议举行分组协商讨论,在第二组协商讨论现场,常委们围绕“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主题开展协商讨论、议政建言。省政协副主席高峰、和良辉、张宽寿参加该组讨论。王全常委认为,云南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气候、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近年来发挥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开远市花卉产业、蒙自市蓝莓种植业、弥勒市白羽肉鸡养殖业和绿春县茶产业等,实施“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有力有效推动了产业振兴。但是,从历年来的绩效评价情况来看,在“一县一业”示范创建过程中,新型市场主体参与度较低,带动作用有限,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少,导致创建项目整体推进较慢。建议省级主管部门加强“一县一业”项目包装、实施的指导和监督,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批主体、升级一个产业。同时,以“一县一业”带动“多县一业”区域性发展,做好“品茶赏花云生活”农文旅文章,开发农业产业新动能,催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努力把“七彩云南”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一体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我非常赞同王全常委的观点。产自于香格里拉市的‘敖云年份红葡萄酒’,这款酒就非常具有地理标识。因其独特的品种和地理种植环境,售价高达2000多元一瓶还供不应求,这就是‘一县一业’的成效。”庄哲猛常委接过话茬。他表示,正是因为云南有明媚的阳光、蓝天白云、清新空气等自然条件,让这里出产了很多优质蔬菜、水果、古树茶、咖啡、野生菌、火腿……因此,要加快推进云南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与运用。现在,云南的很多企业、区域品牌营销有待加强。品牌意识和品牌包装、策划、营销的能力不强,围绕“特”字的宣传不够具体深入,高原特色的“特”是什么、品质是什么不够清晰。他建议,建立健全云南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机制,设定便于认证、评价的标准体系,并出具方便可行、高效的检测标准以及准入机制。此外,以产品品质为核心,对全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重新进行梳理和整理,制定标准促提升。作为一名在云南投资创办企业20多年的云南籍澳门企业家,石云常委说:“我现在主要从事茶叶种植、生产、销售和酒店经营。我发现,从长远看,乡村产业要发展、振兴,不能只追求农产品的产量,更重要的是追求质量,赢得口碑,走一条以‘质量’为前提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建议狠抓农产品加工和质量品牌建设,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打造绿色品牌、有机品牌,提升特色产业单位产出效益。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科技帮扶力度,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数字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庄园农业、节水农业、庭院农业等多种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加强政策供给、加大资金支持,鼓励各地加大品牌包装、策划、营销力度,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自觉用好、维护好区域品牌,打造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深入挖掘产品内在品质和比较优势,加大‘特’字的宣传力度,提高特色产品的‘标识度’‘辨识度’‘认知度’,形成影响力大、竞争力强、充满活力的品牌。”高中建常委认为,我省部分刚见效的特色产业面临耕地“非粮化”整改问题。因此,建议处理好耕地“非粮化”问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有力有序推动解决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对脱贫地区新培育的特色产业,允许各地实事求是、逐步解决“非粮化”问题,不搞“一刀切”,防止因产业发展“急刹车”导致新的返贫致贫问题。对有条件的地方,鼓励采取耕地轮作等方式,解决粮食和经济作物“争地”问题。同时,实事求是调整金沙江、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地的林地分类,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从保护修复生态出发,鼓励企业投入绿化荒山荒坡、种植热区果品,腾退耕地。同时,相关部门应对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进行扶持,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进行土地流转,引导农户将自家“小而分散”的土地通过置换整合实现“大而集中”,更好地解决土地分散经营和碎片化问题。(记者刘霞文·图)

  

  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 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省政协十三届三次常委会议围绕第三专题协商讨论侧记

  

  第三组协商讨论会场

  

“我们要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7月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常委会议举行分组协商讨论,第三组围绕“提高‘产’的效益,发挥带农富农作用”主题开展协商讨论、议政建言。省政协副主席陈玉侯、李学林参加该组讨论。彭肇文常委率先发言。他建议,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强化区域资金、资产、资源全要素整合,强化地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实施企业多主体协同,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还可以请政协委员号召学校、鼓励学生走进乡村、扎根乡村,为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实施开辟更多新路径。“当前,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不断改善,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健全,但冷链物流设施仍不能适应现有土特产品保存的需求,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布局不合理;专业化、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先进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散、小、弱’特征明显等问题。” 熊朝康常委提出,建议省级层面持续加强对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并鼓励企业加强自身的设施建设,提高冷链物流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建议政府加强对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鼓励企业对冷链物流的应用和创新,提高冷链物流的技术和水平。林德兴常委说:“通过前期调研,我发现云南土特产品存在运输费用较高,资源整合不到位的问题。”他建议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的资源配置,有效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从而解决农产品产销失衡,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业持续发展、农民不断增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姚绍文常委建议,从政府层面加强引导,通过政协组织开展调研,将目光向下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要做到标准化,商品产品的包装要做到品牌化,通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推动,形成产业化、区域化的特色农产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体系,从而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如何处理好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与特色产业农产品的关系十分重要。”曹荣根常委建议,要通过省级层面对各州(市)、县(市、区)列举指标,划分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划定不同情境下的耕地用途区域,明确不同情境的管控规则。同时,补齐助推乡村振兴的短板还要从科技支撑入手。特别是要打造“研企”合作新模式,解决科研成果与产业、生产的问题。更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他还建议,要转变政策扶持方式,积极探索二产、三产带动一产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让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陆平常委建议,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在农业生产、流通、互换等全进程中,加大工业化式的流程改造,使农业进展方式不断改变,慢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同时,政协委员要呼吁更多的院士和专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让工业思维成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实实在在写好助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近年来,全省设施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整体规模较小、基础设施不配套、装备水平偏低、带农富农和农业综合效益不够明显等短板。”为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增效,朱党柱常委建议,高起点规划现代设施农业,积极引导产业片区土地经营权适度集中,形成若干集中连片产业发展带,高标准建设产业基地,并坚持把建设“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作为高原特色农业的第一车间,按照有经营主体、有适度规模、有生产规范、有目标市场、有品质保障、有品牌引领、有科技支撑、有专业服务的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标准,加快建设一批百亩为点、千亩成线、万亩连片的产品基地,力争每个县(市、区)打造出一批地理标志产品。“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发展产业,品牌建设是突破口。”朱书生常委建议,可通过调研组深入基层调研,对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塑造农产品品牌,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农民增收等方面提出有深度、有准度的意见和建议,助推乡村振兴。“结合我之前在省外调研的经验,我认为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也是提高农业品牌科技含量的关键。”徐应强常委说,只有通过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才能使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得到不断增强,提高我省的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品牌的科技含量。对此,建议我省学习省外优秀经验,发挥我省跨境电商优势,创新农产品销售电商模式,创造良好销售环境。(记者巩雅菲文·图)

  

  


原文链接:http://www.ynzx.gov.cn/cwhy/269089.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