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工作 > 正文

乡村振兴要以人才振兴为撬动点

发布时间:2023-03-12 来源: 黑龙江政协 作者:佚名

  

  

  10日上午,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蓝绍敏参加所在界别协商会议,围绕关注的热点问题讨论发言。

  他说,我长期在江苏工作,这几年从苏州市委书记到贵州省委副书记、再到黑龙江省政协主席,大跨度的工作交流,让我对国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国之大者”有了更强烈的感悟,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更多的思考。我认为完全复制东部发达地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经验是不可能的,西北等欠发达地区只有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突出重点,选准方向,撬动、带动、联动,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贯彻落实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我有个观点,认为乡村振兴要以人才振兴为撬动点。当前,乡村人才振兴迫切需要解决5个突出问题。

  一是人才流动“一溜风”,乡村振兴“失血过多”。乡村衰落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现在全世界人口当中,乡村人口占到47%,到2050年预计减少到30%。乡村人口减少是个大趋势,关键是在这个背景下,怎么样实现总书记提出的双向合理流动,解决乡村人才失血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好面广量大的乡村人才流出、劳动力流出“一溜风”的问题,那么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二是帮扶推动“一头热”,责任主体“依赖过度”。在脱贫攻坚当中,我们采取选派大量工作队、第一书记等帮扶措施,应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确实也带来了基层组织、基层干部过度依赖、功能弱化、能力缺乏的突出问题。我们能够靠帮扶帮出脱贫攻坚的胜利,但乡村振兴完全依赖帮扶是不现实的。乡村振兴的责任主体是乡村,单纯帮扶而不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强化造血功能,一时的效果不会长远,一事的成功不可复制,乡村肯定难以振兴。

  三是发展空间“一线天”,创新创业“平台过小”。总书记提出,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现在年轻人为何不愿意返乡发展,人才为何不愿意入乡发展,关键是乡村没有“事业得发展、个人得成长、价值得体现”的广阔平台和多样选择。在年轻人眼里,返乡入乡往往是一个奔头不大的“糊口饭碗”、没有未来的“临时打工”。有限的发展空间对各类人才引进缺乏吸引力、留住缺乏竞争力、成长缺乏持续力。

  四是公共服务“一边倒”,引才留才“磁场过弱”。总体看,我国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还有比较明显的“一边倒”差距。习惯了现代都市生活的年轻人,一旦离开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琳琅满目的商业服务,他们在心理上的落差很难承受,乡村对于他们的吸引力几乎荡然无存,也就是说不能扎根乡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很难的。

  五是乡贤助力“一次性”,作用发挥“渠道过窄”。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乡贤群体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们希望乡贤能够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归等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而事实上现在乡贤作用的发挥大多是一次性、临时化的,是帮忙式、慈善化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大。

  为此,我提出5点建议: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激励向乡流动。在国家层面,应围绕稳定性的预期、系统性的配套、人性化的关怀,在政策导向、制度保障、体制突破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鼓励城乡人才双向合理流动,特别是城市人才向乡村流动的政策体系,为乡村振兴补血、充电、加油。

  第二,调整帮扶格局,激发内生动力。在帮扶重点上从侧重经济向留才引才转移,在帮扶范围上从对单一村落的“小帮扶”向整乡整县的“大帮扶”转化,在帮扶方法上从“自己干”向“带着干”转变,提高乡村振兴原动力、竞争力、持久力。

  第三,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发展空间。现在大面积的土地流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解决脱贫问题是有效的,但是这种经营方式对最终的乡村振兴实际上是达不到目的的,合适的产业发展不能代替合适的经营模式,大面积的土地流转也不能代表农民能致富和农业现代化。我觉得,应围绕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和职业农民的职业吸引力相适应、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相适应来进行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以“家庭农场、现代化农业,家庭经营、专业化服务”为方向,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做好适度规模经营的适度文章和适度规模的区域化测算,让农业家庭更多的成为家庭农场,让家庭农场有更合理的回报预期,让家庭经营成为职业农民有吸引力的平台,不断拓展乡村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成长空间。同时要为各类人才回乡入乡返乡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服务,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分配模式进行适应性改革,使其更好地鼓励人才回流创新、支持人才返乡创业。通过改革,培养和集聚三个版本的职业农民。一是“本质版”的职业农民,不是简单农业打工者,而是从事以家庭农场为主适度规模的经营者。二是“科技版”的职业农民,是从事为家庭农场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的经营者。三是“升级版”的职业农民,是从事接二连三的乡村农产品深度加工、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的经营者。

  第四,优化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教育卫生同质度,让人们感受不到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太大落差,在青山绿水间享受现代文明,在留住乡愁时奔向美好未来。

  第五,修复城乡割裂,促进乡贤乡居。围绕突破现行政策对城乡的深度割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进一步加大改革探索力度,真正让乡贤回归乡村、常住乡村、发展乡村。鼓励引导乡贤发挥更大作用,全面引领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和先进文化传播。

  




原文链接:https://www.hljzx.gov.cn/index/gzyw/202303112958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