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民国时期的那些京剧旦角

发布时间:2023-02-19 来源: 四川政协 作者:佚名

  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花衫等类别。民国时期,天津《大风报》的创办者沙大风,于1921年在创刊号上首次提出评选京剧四大名旦的倡议。1927年6月,北京《顺天时报》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他们就是京剧舞台上旦角行当中的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1894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他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开始学戏,10岁就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4岁时加入喜连成戏班搭班学艺。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梅兰芳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风靡整个江南。此后,梅兰芳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并在返回北京后创演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他再次来到上海,演出《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由于演女人演得出神入化,旧上海里巷间流行着一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尚小云生于1900年,7岁即投身梨园,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尚小云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把“杨派”武生的精湛表演,吸收融化在自己的旦角戏里,于妩媚多姿中见阳刚之美,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的舞台形象。

  程砚秋生于1904年,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程砚秋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表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现古代女子的悲惨命运。在表演方面,无论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剑术等方面,程派都有新的创造与改良,与其他流派有所不同。

  

  

  程砚秋于《赚文娟》中饰演苏小妹。

  荀慧生生于1900年,自幼在河北的梆子班学艺,19岁时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大胆破除传统局限,发挥个人嗓音特长,吸取昆、梆、汉、川等曲调旋律,将京剧花旦的表演融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荀慧生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女子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而闻名。

  在民国时期,除了梅、尚、程、荀这“四大名旦”之外,京剧舞台上的名角还有“四小名旦”。继确立“四大名旦”之后,青年旦角演员不断涌现。为了选拔京剧舞台上的优秀人才,经过一番精心筹划之后,1936年秋天,由北京《立言报》主持,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童伶”。结果,李世芳以高票夺魁,当选“童伶主席”,毛世来为“旦部冠军”,其他三位分别是侯玉兰、宋德珠和白玉薇。此后,《新北京报》《北京益世报》等媒体开始称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为“四小名旦”。1940年,四人首次合作,在北京新新大剧院演出传统剧目《白蛇传》。他们珠联璧合、各展所长,演出效果十分轰动。一时间,“四小名旦”红得发紫。

  

  

  京剧“四小名旦”合影。

  李世芳生于1921年,名福禄,祖籍山西太谷,生于内蒙古的包头。李世芳的父母都是山西梆子演员。尤其是其父李子健,是一位戏路宽广,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无所不精的名角。李世芳不但扮相酷似梅兰芳,唱腔亦极像梅兰芳。1946年的岁末,李世芳只身来到上海。1946年的除夕、1947年的元旦和1月2日,梅兰芳特意与做了他弟子的李世芳同台合作演出《金山寺》《断桥》两折,不料这竟是李世芳诀别人世的最后演出。1947年1月5日,他乘坐的京沪航班途经青岛上空时遇雾撞山,机毁人亡。年仅26岁的李世芳就这样撒手人寰。李世芳英年早逝,令人叹息,京剧界名伶叶盛兰、马富禄、尚小云、谭福英等都前往吊唁。送去的挽联中,有一幅是由四个剧目的名字组成,上联是“金山寺成生死恨”,下联是“帘锦风变镜花缘”。上联中的“生死恨”是李世芳生前经常演出的梅派戏,“金山寺”则是李世芳与梅兰芳合演的最后剧目。著名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写诗悼念李世芳:“犹记童年霞举时,望梅竟玉成之。乱离前后梅无恙,及折梅园李一枝。”

  张君秋于1920年生于北京,原名滕家鸣,字玉隐,祖籍江苏丹徒,是旦角张派创始人。他自幼家贫,14岁拜李凌枫为师,专攻青衣。在1940年四小名旦合作演出《白蛇传》时,李世芳、宋德珠合演《金山寺水斗》,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演《祭塔》。当时的报纸这样评价张君秋:“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张君秋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地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

  毛世来,祖籍山东掖县,1921年生于北京。他的大哥坐科“斌庆社”习武生,艺名毛庆来;三哥坐科“富连成”四科,艺名毛盛荣。毛世来11岁入“富连成”科班五班,艺宗筱翠花(于连泉)。曾拜梅兰芳、尚小云,后拜荀慧生、芙蓉草(赵桐珊)为师。初演青衣,后改花旦,兼演武旦,跷工极佳。他的嗓音清亮、甜润,道白清丽干脆,扮相娇小玲珑、妩媚动人。毛世来的眉目颇似尚小云,做工近似荀慧生,享有“小筱翠花”之誉。他是“四小名旦”中组班最早的人,也是其中最早到上海演出的一位。常演剧目有《翠屏山》《大英杰烈》《小放牛》等。

  

  

  梅兰芳指导弟子李世芳。

  宋德珠原名宋宝禄,号颖之,祖籍天津,1918年生。他毕业于中华戏曲学校,曾先后向名武旦余庄儿(余玉琴)、小四十(朱桂芳)、老水仙花(郭际湘)、九阵风(阎岚秋)、十阵风(张善亭)、白牡丹(荀慧生)、程砚秋等学艺。后来,宋德珠和王玉蓉在王瑶卿那里学戏,并娶名武生小振庭之女为妻。他以演武旦、刀马旦为主,兼演青衣花旦。他的武功扎实,扮相俏丽,动作灵巧,身手轻捷,具有英俊之气,形成了美、媚、脆、锐的独特表演风格,是京剧武旦挑班第一人。宋德珠常演的剧目有《扈家庄》《杨排风》《十三妹》等。

  1947年,“四小名旦”因为李世芳的去世而出现空缺。同年,北平《纪事报》发起选举“新四小名旦”的活动,选出张君秋、毛世来、陈永玲、许瀚英四位。然而,这次选举未能改变过去的定论,观众对原来的“四小名旦”印象更深。

  当时,报刊评价陈永玲是“集梅、程、尚、荀、筱绝技于一身”的“中国名旦”。陈永玲生于1929年,原名陈志坚,祖籍山东惠民。被选为“新四小名旦”时,他才刚满18岁。陈永玲的戏路宽广,唱做俱佳,常演剧目有《小上坟》《战宛城》《拾玉镯》《贵妃醉酒》等。当年的“四小名旦”中,张君秋能唱《二进宫》却唱不了《小上坟》,毛世来能唱《小上坟》却唱不了《二进宫》。而陈永玲对青衣、刀马各派都能熟练掌握。《小上坟》是一场干的活,脚腰眼一刻都不能闲,陈永玲能唱得漂亮;《二进宫》则是一出唱工戏,其中的高腔陈永玲仍然演唱得很精彩,连梅兰芳都称赞他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京剧“四小名旦”之李世芳、毛世来。

  许瀚英祖籍山东平度,他自幼喜爱音乐、美术,尤酷爱京剧。1936年,许瀚英考入平度县立中学,成为学校业余京剧团的骨干。后因家庭经济困难,他中途退学,到莱阳县黄金庵小学担任音乐、美术教师。但是,他仍倾心于京剧艺术,立志做一名京剧演员。1944年后,许瀚英组班流动演出,活跃在冀、鲁、豫、苏一带,艺名大振。在许瀚英演出的剧目中,如《丹青引》《花田错》《拾玉镯》《钗头凤》《红楼二尤》《杜十娘》等,皆为戏曲精品,而许瀚英尤以演唱《红娘》《玉堂春》最为精彩。1948年,许瀚英在上海经梅兰芳指点,艺术上更为精进。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继“四大名旦”之后,京剧舞台上还有所谓的“四大坤旦”。1930年春,天津《北洋画报》发起“四大坤伶皇后”选举,雪艳琴、章遏云、新艳秋、胡碧兰当选。后来,胡碧兰离开京剧舞台,杜丽云进入“四大坤旦”之列。当然,由于北方出现了“四大名旦”,上海也不甘落后,由新闻界发起,部分人推举出了“南方四大名旦”:赵君玉、刘筱衡、小杨月楼、黄玉麟。此外,民国时期的京剧舞台上,还有被誉为“四块玉”的四位杰出女艺人。她们是当时北京中华戏校的四位旦角尖子:侯玉兰、李玉茹、李玉芝、白玉薇。

  (王吴军)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85cd7e2b018657d939bb04e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