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访新吉州窑
□贺小林
吉州窑在我很小的年龄就走进了记忆。读书时,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过吉州窑辉煌的过去,和它在世界陶瓷业显赫的地位。而后,我也曾多次一个人在隆起的窑包上捡拾遗留的瓷片,想象着这里曾经的市声和繁华。而今,我又走进位于吉安县永和镇的吉州窑,思绪也随着缕缕青烟绵延在历史的纵深。
吉州窑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南宋时期制瓷业达到鼎盛,后因频繁的战争而逐渐衰落,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这处曾经极富盛名的综合性民间窑口烧制的黑釉瓷木叶天目、剪纸贴花、釉下彩绘等在宋元陶瓷中独树一帜,成为我国陶瓷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绚烂的奇葩,在民间有着“器走天下”的美誉。
窑里烧制的木叶天目盏质地纯黑如漆,叶形自然美观,脉格清晰生动,如果把水倒入碗内,受到阳光照射,叶片会在不经意间栩栩如生,恍若漂浮水面,措手可得。剪纸贴花盏则把流传民间的吉祥图案和祝福字样纹饰,经过施釉和高温烧制后,瓷器窑变的色彩像云霞、细雨、火焰交织的图案,异彩缤纷,如梦如幻。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游览吉州窑,发出了“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的咏叹。黑釉窑变结晶纹也倍受宋人的推崇,有宋徽宗御赐“盏以青黑为贵,兔亳为上”佐证。黄庭坚对吉州窑的黑釉窑变给予“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的评价。
永和瓷业兴旺时,据说有窑工三万多人,形成了“三市六街”格局,涌现了东昌15景和72条花街的人文盛况,七十二条花街里市声鼎沸,人流如织。宋时的永和初具古代都市的雏型,被称为“天下三大镇”之一,是一派“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繁荣景象。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制瓷大师舒翁、舒娇父女就是在吉州窑鼎盛时期盛名远播,“惟舒姓烧者颇佳”成为当时人们口口相传的赞誉。
繁华过后是沧桑。千百年来,吉州窑饱经风雨洗礼和战火侵袭,留下的只是遗址和史册上的记载。唯有建于唐代的本觉寺塔还在高高耸立,唯有延绵起伏的24座遗址窑包依然静卧在夕阳的余辉里。这些就是永和这块沃土上的春华秋实,不会沉寂,不会消失,永远在一代一代吉安人的血脉中流淌传递。
是的,吉州窑不会沉寂,不会消失。而今,复烧的柴火续上了中断的脉络,一种传承的理念拂去了岁月的烟尘,再一次给予吉州窑新生、希望和光芒。
走在就着吉州窑遗址建起的公园里,曾经的东坡井、清都观、苏黄台、古作坊、陶冶坊、舒翁轩等景观一一再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偌大的遗址公园。悠闲地走在瓷片铺设的小路上,过木板桥,赏湖中荷,听林间鸟,忘却了喧嚣烦恼,内心的感触泉水般涌流,一路惊喜又不乏闲适惬意。
在仿古陶瓷作坊观摩,制陶工序,花色品种,跃然眼前,仿若当年宋人制陶的情景又在这里展现。也有兴致游客,挽袖在陶泥里把玩,拉胚制陶,体验陶工的辛劳和制陶的乐趣。公园里水塘一个连着一个,山色湖光尽入水中,潋滟如诗,墨绿似玉。游客赏心悦目的同时,也成为当年陶工挖取陶泥的见证,成为曾经火热制陶场面的生动再现。
环顾 遗址 公园 ,24座 窑包 星罗 棋布,一一 牵系 每个 人内 心最 脆弱 的部分。碎瓷依稀可见,窑工恍若眼前,每一处遗迹似乎还留有舒娇的笑颜。残存的古瓷片穿透晚唐的遗风,带着纯青的火候煮沸的不息呓语。一个窑包就是一处缀饰,24个窑包展现的是吉州窑最迷人的风景。脚下还是那块土地,只是风景掩映了沧桑。
眼前还是这片风景,而这风景已经注入新的内涵。随意地捡拾一块瓷片,都是千年的风物,像穿越时光隧道一般,有泪滴潮湿眼眶,在心里漾起经久的涟漪。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2/12/16/01988566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
20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
2025-01-02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
2024-12-31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
2024-12-31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
2024-12-31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
2024-12-31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
2024-12-31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
20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
20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
20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
20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
20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
20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
20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中央政法委:推进政法...
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