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会议 > 正文

加快我市小区适老化工程改造 全面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25 来源: 天津市政协 作者:佚名

  民革市委会

  当前我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统计显示,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00.2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如何实现“老有所养”,不仅是千家万户关心的“家事”,也是“国之大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建立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了具有天津特色的“973”养老服务格局。居家养老已成为绝大多数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为解决老年人居家适老化的“急难愁盼”,我市将适老化改造作为构建高质量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基础,作为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撬动支点,同时将适老化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载体,形成了良好态势。

  一、存在问题

  (一)由于传统观念、居住习惯及经济条件等制约因素影响,老年人家庭参与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度不高。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由于其自身情况的不同,对于服务需求和服务品质的要求有也各不相同,存在较大差异。

  (二)居家适老化改造的企业参与度不高。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配置平台,不能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紧急求救类设备、安防监控设备、环境安全监测设备配置不足。

  (三)适老化改造社会化运营支持度不强,未撬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做大做强。目前,老年友好型社区多元建设主体参与和保障老年友好型社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不健全。

  (四)重点老人家庭居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存在盲点。对社区内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人的底数不清;跨部门协作机制不畅,发挥专业部门、物业、志愿者的相互协作还有差距。

  (五)居家适老化改造与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结合度不高。一些区域还未将适老化改造与老年友好型社会创建工作、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有机结合。

  二、有关建议

  (一)持续推进全市小区适老化改造工程。通过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和知识普及,扩大知晓度,提升全社会对适老化改造的认同度,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特别是激发有一定经济条件的老年人适老化改造需求,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吸引更多老年人自愿参与,逐步实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同时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契机,引导开发老年友好宜居住宅,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二)积极探索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商业模式。吸引并扩大更多的企业参与,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培育改造评估专业机构、改造施工机构和改造验收机构,并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工作。搭建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配置平台,发展壮大我市居家养老设施和老年用品等消费市场,积极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居家适老化改造,上门提供养老服务。

  (三)推进适老化改造社会化运营,做大做强居家适老化市场。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支持,撬动居家适老改造市场,逐渐建立以政府为引领,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老年服务网络,提升社区老年服务供给水平,扩大政策实施效果,促进适老家装、康复辅助器具、智能适老电子产品等养老产业良性健康发展,进而创建宜居适老城市环境。

  (四)提升老年人需求强烈的健康监测、居家环境安全监测的主动反应能力。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多元需求为主,以关注老年群体关心的健康监测、紧急呼救、安全监测等为核心,充分利用智能化数字手段,加强多元系统联动,提升适老社区安全反应能力和水平。

  (五)统筹做好适老化改造与老年友好型社会创建的有机结合。切实将适老化改造等纳入城市更新统筹推进,将适老化改造中参照执行的《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配置推荐清单》基础类和可选类项目,与《天津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实施方案》中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内容同步走、齐改善、相衔接,打造适老化场景升级,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发言人:傅晓晖系市政协委员,民革市委会调研处处长)


原文链接:http://www.tjszx.gov.cn/yzjy/system/2022/10/10/03000872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