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会议 > 正文

关于发挥公益基金慈善力量 助推我市共同富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12-25 来源: 天津市政协 作者:佚名

  王红梅

  发展慈善事业是促进第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推动力,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公益基金正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投身公益事业。例如,天津市荣程普济公益基金会累计社会公益慈善捐赠支出1.64亿元,项目遍及全国23个省区市300万人次,为共同富裕作出了贡献。

  截至2022年7月,天津市共有基金会109家,其中登记认定为慈善组织的基金会96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15家。按照管理分类,实行双重管理的64家,直接登记的45家。我市基金会的公益支出方向主要集中在助学、帮困、救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领域,极大地缓解了捐赠对象的实际困难。但我市公益基金会在充分发挥作用、助力共同富裕方面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我市公益基金会总体上还存在数量少、规模小、服务保障能力水平低、整体活跃度不高等问题。目前,北京有基金会819家,上海595家,北京的基金会在2018年底总资产就超过了100亿元,而我市基金会2021年的总资产刚超27亿元。二是有关基金会管理与服务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包括基金会在内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投入公益基金的政策导向还需加强。三是发动社会力量投入公益基金,推进基金会等慈善资源向基层下沉还不充分,传统的运作型基金会多,资助型基金会少,运作方式有待转变。我市社区公益基金会较少,上海有87家,北京有5家,而我市仅有2家,无法满足基层社区需求。四是基金会缺乏专业化、职业化人才。在发挥作用中存在短板和漏洞,如捐赠物资积压、分配效率不高、信息公开不及时,甚至有误等。为此建议:

  一、政策先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工作机制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已列入本年度的立修法工作计划。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我市慈善事业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做好与上位法的衔接,创新配套更加多样的范本模板,供基金会选择。二是以社会组织联席会议机制为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党建工作机构、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的沟通交流,加强基金会规范化管理,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机制。三是构建多方位的监管体系。建议参照民政部出台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出台符合我市市情的具体办法,并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进一步推动公益基金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推动慈善透明化。

  二、畅通渠道,壮大公益基金数量和规模

  一是解决民间慈善基金会登记注册难问题。目前我市申请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比例最大的是公益慈善类基金会,公益慈善的概念较为宏观,直接登记的范围和尺度相对不好把握,应充分贯彻公益慈善概念,不可自行限缩解释,抬高成立门槛。二是大力促进传统运作型基金会向资助型基金会转变,优化公益基金会运作方式。用足用好现有的财政税收政策,配合慈善表彰制度,使更多的资金和智慧服务于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三是增强公益基金投资活力和品牌价值,实现基金会多元化劝募、品牌打造和项目运作创新。推广与普及公益创投理念,引领公益创投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公益基金

  一是培育好公众参与的社会根基,强化慈善行业自律,优势互补,建立慈善组织联合会,将更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一起,汇聚公益力量,助力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的可持续的公益生态。二是各公益基金会以组织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慈善队伍,实现“三个转变”,提升社会组织动员力,积极构建大慈善工作格局,以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主动推进和参与第三次分配,搭建公益共同体。三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统筹推动社区公益基金会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提高精准投向,引导基金会等慈善力量向基层社区延伸,支持街道(乡镇)社工站建设,促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四、引育人才,建立完善的基金会组织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公益慈善人才培养应包括高校学生的学历教育和在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应着眼于潜在人才的培养,做好慈善事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库。在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应着眼于现实人才的训练,以案例教学为主,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实操能力和水平。二是通过慈善组织、高校,加大对公益慈善事业科研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提升公益慈善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借助基金会的实践平台,培养更多的有丰富实操经验的公益慈善人才。

  发言人:王红梅,民革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原文链接:http://www.tjszx.gov.cn/yzjy/system/2022/10/13/03000875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