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推动工业园区闲置低效用地清理盘活

发布时间:2022-09-03 来源: 江西政协 作者:佚名

  ● 熊爱国 曹少鹏 易战

  近年来,产业用地供给短缺与用地闲置低效并存是很多地方改革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方面企业发展、产业升级和项目落地急需土地;另一方面,出于无力开发、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或因“圈地”造成土地“沉睡”等,闲置低效的存量土地不在少数。

  端正思想。一方面,形势所逼,不得不做。一是政策上有支撑。中央、省、市对清理盘活闲置土地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法律、法规层面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二是发展上有需求。目前土地资源紧缺已成为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的巨大制约,为此必须“腾笼换鸟”和“老树发新芽”;三是民意上有呼声。闲置低效用地影响园区形象,园区和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尽快清理盘活;另一方面,回报丰厚,物超所值。首先能大量减少支出和成本。其次通过清理盘活可以有效缩短供地时间,提升招商效率,优化招商环境。再次可有效解决园区环境卫生盲区和死角问题,促进创卫、创文,展现园区生机勃勃形象,提升园区高质量发展格局。

  出台政策。一是精准认定标准。按照各自标准,分门别类认定闲置用地、僵尸企业、低效用地。二是精准出台处置措施。可考虑闲置工业用地,按成本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僵尸企业和低效用地,主要采取淘汰退出、融合重组、增资扩股、合作开发、评估协商收回、破产清算等措施。三是精准分类盘活。支持鼓励企业“零地价升级”。支持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工业企业,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利用企业空地新建、拆除建筑重建、厂房加层、利用地下空间。优化土地使用权分割流程,在符合规划前提下对用地企业申请分割土地使用权,直接办理不动产分割登记。

  选准路径。一是统一清理盘活进口。清理盘活的土地均由园区开发公司统一收储、回购,严格执行政府政策,防止政出多门,标准不一。二是建立盘活土地池。对闲置低效土地的权属、位置、面积等,要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全面查清、系统掌握每宗地块可处置的原因,建立土地资源信息库,实行动态更新,建好台账,形成可用土地池,由政府和园区统筹安排。三是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园区开发公司的土地回购和盘活土地再次转出,转让流程采取公开拍卖形式。同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土地转让价款由招商引资企业全额上交,优惠政策由园区财政予以兑现。

  同频共振。一是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处置工业园区僵尸企业,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成立专班,压实工作责任。二是推动部门联动。制定部门的责任清单,用好企业失信、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清算等法律手段和政策工具箱,强化高效协同。三是强化督查考核。要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从严对标整治,确保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党委政府、纪委监委建立专项督查机制,确保政策落实、责任到位,及时追责问责。四是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媒体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对依法处置闲置低效用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浓厚良好社会氛围。园区、各服务单位采取上门走访、座谈会等,将处置政策措施宣传到位,为清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开好良方。一是坚持亩均论英雄。切实从投资额、用地效益、亩均税收、能耗排放、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合理确定企业项目用地面积,并在招商合同中明确约定企业取得土地后的责任和义务。相关部门严把工程准入关,从源头上提升土地效益。二是创新企业供地方式。按一般项目进标准厂房,特殊项目定制厂房,重大项目单独供地的原则。通过金融机构支持标准厂房贷款的项目优势,加快厂房建设,实现企业供地供厂房创新,加快企业投产落地。三是完善优惠政策兑现。以前,为了招商引资企业的资金周转,土地优惠政策难以严格按时间分步兑现,基本上是即收即退,以致于土地闲置后,政府难以从经济角度有效处置。为此,可借鉴对单独供地的重大项目,土地优惠政策采取由企业先行借支,在达到投资强度和税收目标后冲低借款。 (作者熊爱国系袁州区政协主席)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2/09/02/01976483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