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会议 > 正文

关于开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要求的先进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8-13 来源: 天津市政协 作者:佚名

  靳方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全面深入擘画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对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成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需要的先进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

  可以由作为市委市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天津社科院牵头,联合全市从事文化理论研究的力量,成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根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以理论研究课题为纽带,对先进文化理论开展联合研究,形成支持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的智力成果。

  二、建议设立“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先进文化理论与实践专项研究课题”,持续开展文化理论研究

  建议市文化领导机构和财政管理部门设立“十四五”重大理论研究专项,连续五年给予持续支持。研究专项可委托先进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牵头,分成若干子课题面向全国公开招标,以“揭榜挂帅”形式整合全国文化理论力量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先进文化理论体系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需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结合天津文化的特点和基础,通过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先进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性质、体现天津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化理论体系。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先进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研究。围绕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交换消费的主线,系统研究文化的创意创新、创作生产、传播推广、交换交易、消费使用等主要环节和循环体系,形成更好满足城市现代化和人民需要的先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系。

  (三)文化建设成果为人民群众享有的有效形式及途径研究。高质量小康社会实现以后,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更丰富更迫切。要坚持文化的意识形态的政治属性和社会生活的大众特性,既要合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科学引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要重点研究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研究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内容和形式。要研究利用新媒体,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条件下新的文化传播途径。通过整合各种力量,形成满足新时代人民新需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形式和新途径,进一步实现“让文化走进人民,让人民享有文化”。

  三、建议在全市开展先进文化实践示范研究,探索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文化理论研究必须联系实际,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实现双螺旋发展。建议在全市布局多层面、系列化的先进文化建设的试点,鼓励创新探索,及时总结提高,形成示范典型,逐步推广扩面,推动社会主义大都市文化建设不断呈现新局面,进入新境界。一是选取和建设以区、街镇、社区与村三级行政区划组织为单位的试点,在深入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中创新建设文化区、文化街镇、文化社区与文化村;二是选取和建设以行业系统、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家庭为单位的试点,在深入推进文化与行业系统和社会组织基本功能融合发展中创新建设富有文化的行业系统和社会组织;三是选取和建设以城市街区、乡村集市、交通线路、公园等公共空间为场所的试点,在完善文化设施、充实文化内容、增强文化体验中创新建设文化氛围浓厚的公共活动场景。同时将试点作为文化研究的基地和样本,跟踪调研,指导总结,树立样版,提炼推广,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发言人:靳方华,市政协常委,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天津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


原文链接:http://www.tjszx.gov.cn/yzjy/system/2022/08/11/03000823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