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不但要说,还要常说

发布时间:2022-06-17 来源: 江西政协新闻网 作者:佚名

  □ 李伟明

  20世纪90年代末,著名杂文家邵燕祥先生发表过一篇题为《不再做反腐文章》的杂文,大意是说自己多年来写了许多反腐文章,都够出一本书了,但贪污腐败的案件连年直线上升,可见写了也没用,所以不再为此浪费笔墨。我当时正值对社会满怀憧憬的年纪,读了邵先生的文章之后,深不以为然,专门写了一篇与他唱反调的小文章《不说也不行》,认为“丧失了说的权利,我们就会更可怜,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放肆贪污腐败。”所以,“该说的,还是要说,说了未必有用,不说一定没用。”该文发表后,除了自己有印象,当然谈不上任何影响。

  那时,我在报社工作,写这篇小文章是站在舆论监督的角度,认为群众应该通过“多说”,对贪官造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免得他们太肆无忌惮。

  我也没想到,十几年后,自己会从一名新闻记者变成一名纪检干部。在纪委工作,看问题的角度已和当年在媒体时有所不同。纪检监察机关要做的不仅仅是监督干部,还应着眼于呵护干部成长。如何才能让公职人员自觉远离腐败?当我面对面接触了大量活生生的案例之后,更加感到,要让干部少犯错误,岂能不做“反腐文章”。从关心干部的角度来说,反腐倡廉的相关话题、相关道理一定要说,不但要说,还要多说、常说。

  有些人认为,反腐败靠“说”是没用的,贪腐者并不会把那些道理听进耳里记在心里。一度,我也对此颇为疑惑,不敢确定廉政教育这个环节是否多余。直到有一次,和一名落马的县级政府一把手在留置场所面对面,当我问到他这个问题时,他非常肯定地表示:廉政教育非常有用,就是你们平时“说”得太少了,以至过一段时间后,自己紧绷的神经又渐渐松弛了,加上大权在握等原因,于是最终没避免今日这个结局。他还说,如果不是因为平时也算看了一些案例通报、接受了一些警示教育,使自己有所收敛,那么,他犯下的事还会更大。

  既然连落马官员都认为我们说得太少,有必要多说,那么,我们就该反思:我们平时说得到底够不够?说的方式到底行不行?说的效果到底好为好?倘若能把握节奏,改进方式,注重效果,对干部多些贴心而管用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切实知大势、明纪法、存敬畏、行正道,不是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干部吗?

  做了数年的廉政教育,我觉得,这事并不算什么技术活,它未必需要太高深的理论,太高大上的形式。它更需要的是,把道理讲实、讲细、讲透。也就是说,要实实在在把利害关系讲明白。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对多数干部来说,能结合其自身利益,把贪腐的后果说清楚,让他们端正三观,守住内心,基本就算成功了,太空洞的说教反而没法让人入耳入心入脑。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把廉洁文化建设放在这种高度,可谓正当其时。全面从严治党快十年了,除了继续保持惩治的高压态势,确实需要着力解决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而文化的力量,正可以帮助我们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关键要看我们是否重视发挥它的作用,是否懂得借助它的力量。我想,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有机会,还是要多和公职人员谈谈这些切身的体会,聊聊这些粗浅的道理,尽可能从思想观念上影响一批人,让他们切实认识到贪腐的无意义。尤其是对年轻的公职人员,更要把这件事摆在重要位置。新入职人员是一张白纸,让他们走正第一步,走好每一步,需要的就是廉政教育时时抓,廉洁话题常常说。如果这一代人的内心厚植了廉政文化之根,若干年后的政治生态就可能大有改观。

  杂文一直是我业余写作的主打产品。写杂文,就是要维系说话的权利,通过对世相百态的品头论足,各抒己见,该批评的批评,该赞扬的赞扬,激浊扬清,革故鼎新。我们要始终相信,发声,是为了社会更美好,而不是某些人狭隘理解的“负能量”。大家都说话,这个社会才是健康的,充满朝气和活力的。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2/06/17/01967781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