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创新履职方式方法 切实提高履职质效

发布时间:2022-04-30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西安市政协主席王吉德:
“三实三精”让政协协商成果转化落地
一、坚持务实选题,以精品化调研确保协商成果转化落地
一是科学制定协商计划。采取党政出题、政协选题、广泛征题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精心制定年度协商计划。今年,我们紧扣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选择17项重点协商议题,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协商、月度协商、对口协商、专家协商4个层次开展协商议政。聚焦西安市“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和年度工作安排,选择8项民主监督议题开展民主监督。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实践,更好发挥政协促发展、助落实的作用。
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不调研不协商、不视察不监督”,开展协商之前,按照“四力合一”做法,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职能部门、区县政协聚合起来,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确保把问题摸准、把建议提实。
三是切实提高调研质量。坚持培训于调研之前,组织委员参加政情通报会,做到知情明政、知情参政。坚持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摸清实情、找准问题、提出对策,不“捕风捉影”、不“道听途说”。坚持论证于建言之前,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初步形成的意见建议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改完善,提高协商建言“含金量”。
二、坚持扎实组织,以精准化协商确保协商成果转化落地
一是健全协商制度。着眼于加强协商规范化,制定《西安市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着眼于提高协商质量,制定《西安市政协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办法》,建立对口协商、专题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评价标准;着眼于深化提案办理协商,制定《西安市政协提案“五位一体”督办办法》,推动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双提高。
二是精心组织协商。坚持精准协商、靶向议政,确保全市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政协的协商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实施“111”履职计划,紧扣全市重点工作持续发力,提出“三个百分百”目标,确保调研视察、专题协商、民主监督百分百覆盖全市重点工作。
三是创新协商形式。创新协商载体平台,围绕发挥港澳委员优势、促进招商引资,举办远程协商会;围绕口岸经济信息化建设,开展网络议政活动。建立完善“三联系两走进”制度,在协力共进、合作共事中更好凝聚共识。
三、坚持狠抓落实,以精细化督办确保协商成果转化落地
一是强化问题导向。坚持求真、求实、求效,聚焦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社区老年餐桌建设等问题,对协商成果转化落实进行跟踪督办,紧抓实地视察、明察暗访、委员评价、监督反馈四个环节,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群众不满意不松劲。
二是深化民主监督。开展以“深入实地、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民主监督,确保民主监督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围绕秦岭北麓植被恢复与保护,三级政协联动,连续三年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持续用力推进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
三是发挥委员作用。协商成果源自委员,成果落实也依托于委员。我们制定《委员履职管理办法》等7项制度,不断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在全体委员中开展“五个一”活动,有效激发委员履职热情,激励委员争做西安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积极助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
宝鸡市政协主席刘荣贤:
以“三个重要”为引领彰显政协履职新成效

  一、持续提升“引”的本领,把“重要阵地”建得更加牢固。一是引领正确方向。市政协党组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把实现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落实到政协工作各方面,把“维护核心”政治信念传递到政协工作全过程,引领广大委员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强化党建引领。以党的建设引领政协工作,构建“大党建”格局,深化政协党建实践创新,推动党建与履职深度融合。三是做好思想政治引领。上好新任政协委员培训“第一课”,接稳历史“接力棒”;建立以培训班为重点、委员讲堂为常态、专题研讨为辅助的学习培训体系,持续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政协落地生根,不断巩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把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建得更加牢固。
二、努力丰富“聚”的手段,把“重要平台”建得更加宽广。一是网上议政聚人心。通过智慧政协“线上线下”集思广益,广泛征集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实现政务数据与政协履职数据互联共享,连接起委员议政与部门交流的快速通道。委员建言突破时空限制和疫情影响,既扩大了协商的参与性和受益面,又增强了协商的灵活性和影响力,成为宣传政策、增进共识的过程,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二是完善机制聚同心。完善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走访共商、课题共研、履职共评、委员共管机制,促进各界人士真正做到志相投、心相通、情相融,构建和而不同、和谐议政、和衷共济的合作基础。三是团结各界聚民心。紧盯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化“双走进”活动,推动政协成为影响人、感化人、温暖人、团结人的“大熔炉”。利用委员工作室影响力,切实将社会各界的“众意”反映好、“众智”汇聚好、“众识”凝聚好,当好党群关系“连心桥”、维护稳定“减压器”,把政协的重要平台建得更加宽广。
三、切实做好“融”的文章,把“重要渠道”建得更加通畅。一是围绕“大事”献良策。立足专门协商机构定位,充分发挥政协“献策机构”、“聚力机关”重要作用,深化“有事好商量、协商在一线”活动,围绕“一四五十”想招数,扭住“副中心”出点子,紧扣“先行区”谋对策,多出“破题”思路、多找“破冰”办法、多提“破局”建议。二是关注“要事”聚合力。发挥调查研究的关键作用,主动融入“四维支撑、五向发力、十项重点任务”,聚焦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县域经济发展等课题,深层次调研、宽领域协商,多建可信可行之言,多督落实落细之事。把民主监督贯穿于协商议政、调研视察等全过程,促进协商成果落地见效,让发展实绩更有“厚度”、惠民答卷更有“温度”。三是紧盯“实事”建真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协的初心和使命,心系“万家灯火”,走近“寻常百姓”,采取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联动监督等形式,细心察民情、真心问民生、用心纾民困。选择事关农村电商发展、村级卫生室建设情况等方面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商出力度、商出“言值”。
咸阳市政协主席李晓静:
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着力解决政协“两个薄弱”问题

  近年来,咸阳市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政协履职的新途径、新形式、新举措,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咸阳市委及时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对全市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定期研究政协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贯彻落实举措。完善市政协党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市政协党组、机关党组、各委室党支部一体推进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实现“两个全覆盖”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咸阳市辖2市2区9县,目前,13个县市区政协已落实“一办五委”要求,主席、副主席、驻会常委编制单列。其中,彬州市政协专委会副主任编制单列。今年换届后,除秦都区政协外,其他12个县市区政协均设立了秘书长。市政协主动与市编办对接并达成共识,落实县区政协文史馆(或委员服务管理中心)设置,增加事业编制5-7名。积极与市编办协商,规范市政协机关“三定”方案,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关系不顺等问题。加快咸阳政协文史馆建设,在原有7名事业编制的基础上,增加2-3名事业编制,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结合市政协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代市委正在起草《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落实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扎实开展“自身建设提升年”活动。一是制定2022年全市政协系统学习培训计划。以思想政治引领为先导,切实加强政协“两支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拟分批次对市政协常委、各县市区政协主席、机关各委室负责人开展集中培训,并按驻地县市区对委员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加强全市政协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政协机关和专门委员会党支部设置。三是把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作为“自身建设提升年”的重要工作。修订完善委员参与立法协商、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政协文史资料征集、新闻宣传等各项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协商议政评价体系和工作办法,切实加快“三化”进程。四是不断创新协商监督形式。结合市县政协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广泛开展“微协商”“一线协商”,着力从过去更多注重协商方式向进一步提升协商效果转变。
加快推进“智慧政协”平台建设。积极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通过建设“智慧政协”平台,加强政协“两支队伍”建设,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线上学习培训。规范委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强化日常考核,发挥履职效能,打造新时代政协新形象。
针对存在问题,建议从省级层面出台文件,有针对性地解决县市区政协“两个薄弱”问题,根据县市区常住人口数量核定机关编制数量,能够量化的尽量量化。建议建立政协组织交流互动机制,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协商调研课题,采用省市县三级联动、政协间异地调研等形式,加强工作交流,提升协商效果。参照全国政协培训做法,建议依托省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高等院校等,建立陕西政协干部(委员)培训基地,搭建政协干部和政协委员履职学习新平台。
铜川市政协主席刘西林:
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持续用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

  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后,铜川市政协采取有效举措,着力推进解决“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取得一定成效。健全完善制度机制20余项,建成委员工作室7个,培训委员和机关干部1000余人次,创新搭建政协委员(机关干部)与农村贫困户“结亲戚”履职新载体,夯实了工作基础;在市委重视关心下,配备党组副书记,增加副秘书长职数1名,增设委员建言资政服务中心,增加事业编制10名,遴选机关干部6名,提拔、晋升、交流县级以上干部23人次,增强了工作力量。但对照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要求,还存在人员力量不够强、履职水平不够高、载体不够丰富等问题。今后,我们将结合铜川实际,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持续用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
一要争取市委更大支持。一是计划争取市委召开政协工作会议,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就机构设置、委员管理、干部交流等提出具体要求。二是争取配齐党外专职副秘书长和7名专委会办公室主任,进一步加强工作力量。三是加大机关干部交流和提拔使用力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活力。
二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举办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书香政协”读书等活动,引导新任市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全国政协和省政协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
三要加强委员履职管理。一是规范委员履职档案管理,开展委员履职“七个一”活动,使委员履职有方向、干事有抓手。二是推行常委履职建言点评、年度履职情况考核通报、委员表彰激励等制度,激发委员履职热情,增强委员履职实效。三是引导委员勇担社会责任,尽其所能参与志愿服务、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彰显新时代政协委员风采。
四要延伸拓展履职平台。一是打造“铜事好商量”微协商品牌,依托市政协委员工作室,组织委员开展微协商、微调研、微监督、微活动。二是打造“请你来协商”线上协商云平台,运用现有市、县(区)政协视频会议系统、网站等平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三是打造“三联共建”联动协商平台,通过市、县(区)政协两级联动、专委会与民主党派联动、界别之间联动汇智聚力。
五要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一是研究出台贯彻落实《全国政协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的具体意见,不断提升凝聚共识工作水平。二是探索建立政协履职成果批办成效反馈及跟踪问效工作机制,每年对协商成果转化落实情况评优考核、在政协全会上表彰通报、对重点协商成果面对面交办,着力解决履职成果转化落实问题。三是健全市政协常委会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通则等制度,建立专委会与党政部门联系机制,完善协商议政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工作质效。
建议省上出台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对市、县(区)政协机关工作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提出具体要求,便于基层更好向党委汇报,争取更多支持。
渭南市政协主席王晓军:
着力破解“两个薄弱”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一、搭建“四个平台”,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一)搭建协商议政平台。建立委员自选协商议题工作机制,由委员依据自身优势专长、工作时间安排,选择意向课题参加。运用广场协商、电视协商、“渭事微协商”等新形式,不断延伸协商工作触角。定期开展委员培训,培育委员树立协商思维,着力提升协商议政能力。
(二)搭建提案工作平台。定期向委员推送提案重点选题目录,建立以党委、政府、政协领导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和提案办理结果网站公示机制,形成党委、政府、政协齐抓,线上与线下共同发力的提案督办格局,推进委员提案落地见效。
(三)搭建民主监督平台。在做好会议监督、专项监督、特邀监督员监督的基础上,发挥委员视察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监督作用。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党政重大工作部署、民生热点问题,组织委员跟进视察,及时反映情况,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四)搭建联系群众平台。创新成立“委员工作室”40个,指导“委员工作室”开展微调研、微协商、微建言,累计组织活动270余场次,参加委员1100余人次。不断延伸政协工作的触角,让群众感觉委员就在身边、政协离自己很近,让委员在服务群众中增强使命感、获得成就感。
二、查找短板弱项,提升政协工作质效
(一)在政治站位上再提高。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加强党组理论中心组引领的学习制度,组织机关干部和政协委员赴发达地区培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二是加强工作创新,完善已有制度,探索利用新媒体开展协商,探索市、县政协民主监督联动机制和共同协商机制。三是由市委办牵头,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参与,对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二)在夯实工作基础上出实招。一是提升委员履职能力。修订委员履职管理办法,开通“委员履职通”,做到委员届内述职全覆盖。强化“委员工作室”管理,定期开展“渭事微协商”活动。二是加强专委会基础作用。修订《专门委员会工作通则》,拓宽协商思路,改进调研方式,发挥好专委会在重点课题调研、重点提案督办、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界别委员联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探索街镇政协学习组模式,打通政协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四是加快“智慧政协”建设,实现委员履职、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办公网络化。
(三)在机构设置上想办法。一是健全完善市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总支、机关党支部四级党组织体系,实现党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规范政协全体会议期间、重要调研视察、民主监督、集中学习培训等活动设立临时党组织,实现党的工作对政协工作的全覆盖。二是指导县(市、区)政协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组织,发挥党员委员作用。三是争取设立“农业农村委员会”,进一步规范全市政协系统专委会机构设置。
(四)在扩充人员力量上多用力。一是积极向市委呼吁,配齐配强市、县政协领导班子,统战部长兼任同级政协党组副书记。二是拟成立市政协信息中心、文史馆,增加行政、事业编制。三是指导县市政协通过增加专职常委、设立事业机构等多种方式充实人员,全力破解“一人委”状况。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zwgk/llyj/460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