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舆情 > 正文

为老区科技发展注入活力——福建省三明市政协调研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21-08-16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作者:佚名

  氟化工研究院转化科研成果10余项,新增产值16.9亿元;市农科院服务农业经营主体35家,产生经济效益1.01亿元……福建三明正将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落实到产业发展上,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科技新动力。

  近年来,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三明先后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石墨烯材料等领域设立了一批科技研发机构,并启动新一轮“6+1”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三明市政协日前组织委员围绕“发挥好‘6+1’产业创新平台作用,增强全市产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中,委员们问得最多的都是有关科研创新的问题。“每年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比例如何?”“研发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

  “这几家企业的产品互为供应,形成组团发展良好态势,这样的成功经验可以大力总结推广。”在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看到由三农公司、金氟化工等公司“抱团”谋发展的干劲,得知氟化工研究院精准服务的效果,委员们连连点赞。

  如何进一步提升平台聚集效能?调研组建议,氟化工研究院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发挥外聘科研专家和联培研究生的力量,组建有梯队的科研团队,开展接地气的科研工作,助力科研成果转化与项目落地。

  石墨烯号称“新材料之王”,素有“黑黄金”之称。在永安,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创设的永清石墨烯研究院已渐成规模。如今这棵梧桐树,正不断吸引着来自北京、深圳等地的“金凤凰”。

  “塑料添加石墨烯后导热效果和机械性能大幅提升,可以制成超轻散热片;肥料中添加石墨烯,能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助力农业发展。”在石墨烯研究院产品展示厅内,调研组参观了品种丰富的石墨烯相关产品。

  “研究院平台建设运营怎样,人员配备情况如何?”委员们深入了解研究院服务石墨烯产业发展,与地方龙头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情况,并针对当前科研平台发展主要瓶颈及破解方向进行研讨。

  “建立以龙头企业为‘链长’的运作模式,延伸产业链。”“希望拿出更多‘硬科技’原创成果,打响品牌。”……边调研,边建言,委员们的“金点子”不断涌现。

  人才蔚,则事业兴。如何集聚人才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全力打通服务人才发展“最后一公里”,也是委员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实地走访,带给大家惊喜连连:海西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器聘请6名机械总院集团专家作为科技顾问,按照“远程支援,近程服务”的理念,为企业提供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服务;机科院海西分院先后引进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国家外专局项目境外人才1名,福建省“百人计划”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福建省高层次ABC类人才等领军人才25人。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平台,不仅是招揽八方人才的“金招牌”,也是成就人才事业的“大舞台”。截至2020年,海西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器培育孵化了企业52家,累计毕业企业21家,累计培育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海西分院与20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供销合作关系,15家公司保持长期加工外协配套合作关系,累计支持省内企业合同金额7000余万元。

  调研中,委员们立足“本行”,一次次开启现场“会诊”模式:现有人才引进大多采取“候鸟式”模式,高层次、专业化、系统性的常驻研发团队尚未形成,柔性引进人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同时,科研人才激励机制不够灵活,有的平台依旧采用传统的考核和职称评聘模式,平台精细化运行管理激励机制有待加强。

  委员们建议,加大“人才编制池”使用力度,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参照沿海企业对业务能手,专技骨干自主评价办法,支持各平台及产业重点企业凭能力、实绩、贡献等条件自主认定人才,享受相应人才政策待遇。同时,按照“军令状”“揭榜挂帅”“赛马制”认定制等方式选贤任能,落实好新出台的特殊贡献人才奖励政策,注重按照贡献与支持对等原则,加大协调解决力度,激励干事创业,争做科研成果的转化者和市场化的推广者。(记者 王惠兵 通讯员 陈金花 陈 睿)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1-08/12/content_10210391.htm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