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唐诗里的 “雪”中豪情

发布时间:2022-01-06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作者:佚名

  唐代的诗歌创作是我国古代诗词创造的一个巅峰,涌现了无数优秀诗人与诗歌流派。许多诗人通过咏雪,表达对死亡的蔑视、对艰苦的旷达和对人生的追求,旷远而豪迈。

  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从军行》,突出了文人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戎边将士气吞山河的精神面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诗中的“雪”,表现了出征将士冒着大雪同敌人搏斗的顽强无畏精神和战鼓激励下奋勇杀敌的壮志豪情。全诗仅40字,便描写了一个文人投笔从戎、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揭示了每个人切实履行自己“保家卫国”的职责是道义所在。

  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中的“雪山”包含了丰富的感情,有戎边将士对边防的关注、对自己担负着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将士戎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苍凉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盛唐另一位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于唐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琴师好友董庭兰时创作了《别董大二首》,诗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人赠别诗篇多为凄清缠绵、低徊留念之作品,但高适写别离却胸襟开阔,一扫缠绵犹怨的老调,雄壮豪迈。他笔下的“雪”,用以衬托北方境界阔远渺茫,却无凄苦寒凉。诗人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程,迎接未来。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又堪称是对董庭兰最大的劝慰,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的心志和斗志。

  唐天宝十三载(754年),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僚的岑参,在轮台送自己前任武判官时写下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无论平中见奇,还是悲中见壮,始终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全诗以一天雪景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自己前任归京的过程。此诗开篇就非常奇特,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正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思想和壮逸情怀,使人立即感到塞外的风雪可玩、可欣赏,也让人们在严寒的环境中唤起对春天的温暖回忆。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尤其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已成千古传诵的最佳咏雪金句。

  此外,诸如王维的“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李颀的“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白的“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以及初唐时期的骆宾王、沈佺期、陈子昂、李峤、杜审言和盛唐时的常建、刘长卿、王之涣、储光羲等的边塞诗、咏雪诗,蕴含报效国家、积累边功、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彰显着豪迈和壮美,也衬托了边关将士英勇杀敌、保卫边疆的形象。这些诗作,令人鼓舞、振奋人心。(作者 赵柒斤)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1-12/28/content_1028356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