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成都岁月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14年(公元755年),担任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其部属史思明一道,背叛朝廷,发起战争,与唐王朝争夺统治权,史称“安史之乱”。从这以后,强盛的唐帝国陷入了长期的动荡之中,逐渐走向衰败。唐肃宗李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担任华州司功参军的杜甫,因成天遭遇兵祸,无法正常生活,便带着家人,经赤谷、铁堂峡、盐井、积草岭、泥功山等地,来到同谷县,希望在这儿躲避战乱。然而,同谷也不是世外桃源。叛军的铁蹄也正在蹂躏着这片土地,老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无奈之下,杜甫一家人又随着逃难的人潮,离开同谷。一番考量,杜甫决定前往成都,躲避战火。于是,他和家人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剑门等地,于年底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成都。
在旅途中,杜甫写下了这首《成都府》:“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诗中,他想象成都是一座“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的城市,所以他觉得:“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忘记那些忧伤,安心在这儿生活吧!
从公元759年岁末来到成都,到公元768年离开蜀地,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前前后后居住了四年多时间。那么,在成都的岁月里,杜甫做了些什么呢?答案,在杜甫留下的诗歌中若隐若现——
建草堂 浣花溪畔“小确幸”
杜甫到成都之后,很快在“浣花溪水水西头”(《卜居》)的寺庙中安顿了下来。不过,寺庙毕竟不是长留之地,于是建房一事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朋友高适、表弟王十五等的帮助下,杜甫在浣花溪畔寻找到一块空地,开始建房。不久,几间简陋的草屋落成了。杜甫一家人满怀欣喜,搬进新居。但好景不长。这年秋天,一夜大风,草屋遭到重创。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叙述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草屋毁坏不说,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就在杜甫陷入困境一筹莫展时,一个好消息传来:他的好友严武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来到了成都。很快,两人见面了。听说杜甫的遭遇后,严武不但帮助杜甫重建了草屋,还将他聘入幕府当参谋,叫“节度参谋”,解决了杜甫一家的生计问题。严武又为他在京朝挂了个虚衔,叫“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因此人们常叫他“杜工部”,尽管他压根没去工部上过一天班。
有了薪水又有闲,杜甫开始谋划对草屋进行绿化、美化。当然,他自己是没有多余的钱来栽树种花的,但是他有一帮给力的朋友相助。在这首《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中,可以看到,他向朋友萧堤“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在《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一诗中又能看出,他从朋友何邕那里讨要了四川特有的速生树——桤树:“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而在《诣徐卿觅果栽》一诗中,我们还看到,他向朋友讨要了果树栽种:“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杜甫不仅找成都的朋友“化缘”,还向数百里之外的友人“乞讨”。时任绵竹县令的韦续,是杜甫的好朋友。杜甫听说绵竹盛产竹子,于是致信韦续,讨要竹子。韦续也慷慨地向他伸出援手,送给他绵竹一丛。杜甫将竹子种植于草堂之侧,并留下了这首《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诗:“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除了竹子,杜甫还找韦续要了松树幼苗,栽种在草堂四周,盼望有一天也涌出一片松海。为此,他写下了《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一诗:“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在朋友们的襄助与杜甫的精心打造下,昔日光秃秃的草屋四周,渐渐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儿,“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堂成》);这儿,“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春日江村五首》;这儿,“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正因为草屋面貌焕然一新,所以“旁人错比扬雄宅”,草屋也冠上“草堂”之名。在这里,杜甫过上了一段安稳的“小确幸”日子,写出了诸如《春夜喜雨》《春水》《绝句漫兴》等一首首清新淡雅、充满抒情味道的诗歌来。
游成都 蜀地胜景吟华章
杜甫与唐代的许多诗人一样,也是喜欢旅行的人。14岁那年,他就从家乡河南出发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壮游”。同样,到成都不久,杜甫又开始对这座古邑进行踏访,去领略蜀地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
五丁开山的故事,流传已久。传说当时蜀国有五个大力士,力大无比,叫五丁力士。蜀王就叫他们去凿山开路,把金牛拉回来。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蜀志》说:蜀五丁力土,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杜田曰:石笋,在西门外,二株双蹲,一南一北。北笋长一丈六尺,围九尺五寸。南笋长一丈三尺,围一丈三尺,南笋盖公孙述时折,故长不逮北笋。
对于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石笋”,杜甫自然也要一探究竟。当仔细观赏石笋之后,他写下了《石笋行》一诗:“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整首诗观点尖锐,语言犀利,推断合理,逻辑严密。既驳斥了世俗以讹传讹、将石笋当作海眼镇物的迷信观念,又揭露了“小臣”迷惑天子造成政治错乱、国家倾危的恶果。这显然是针对唐玄宗、唐肃宗两朝政治之腐败、小人当道,有感而发。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在蜀中治水时,曾让人凿了五只石犀牛。后来搬了两只进城,有三只则沉在江浦中。为考证传说的真伪,杜甫穿街过巷,终于见到了石犀,从而留下了《石犀行》一诗:“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这首诗忧愤深广,语意沉郁,构思精到,意境浑成,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当时人民治水实践中的情形,以破除人们对石犀的迷信,同时又将水患与乱政联系起来,呼唤良相出现。
杜甫所居住的地方,与武侯祠相距不远。凭吊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自然会排上杜甫的行程。杜甫在瞻仰武侯祠后,欣然题写了《蜀相》一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全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杜甫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精神的称颂,更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而身死,流露出深深的惋惜。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杜甫早已经烂熟于心。而自己居住的浣花溪畔,就留有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抚琴示爱的琴台。当徘徊在琴台故径时,杜甫诗意涌动,一首赞美真挚爱情的《琴台》诗涌于笔端:“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这首诗前两联先从相如与文君的晚年生活着墨,后回溯到二人的年轻时代,写他俩始终不渝的真挚爱情;颈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再现文君光彩照人的形象;尾联写相如与文君违抗礼法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后来无继。
位于成都市中心,始建于隋炀帝开皇二年(公元585年)的摩诃池,是成都一处环境优美的园林。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四川或成都的最高衙门就设在近旁。闲暇时,官吏们便来到摩诃池游玩。杜甫居住成都时,也曾在严武的邀请下,游览了摩诃池,并写下这首《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从诗中的描述可以看到,这里树木葱郁,飞鸟翩跹,的确是一处难得的胜景。
杜甫行走的脚步不仅踏遍城区,也到了成都的周边地区。新津,就曾经留下杜甫云游的身影。新津有座修觉山,山上建有一座修觉寺。杜甫也欣然前往观赏,并写下《游修觉寺》一诗:“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禅枝宿众鸟,漂转暮归愁。”
开药圃 种药制药成行家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中草药行家。他对各种中草药的药性非常精通。他在《驱竖子摘苍耳》中就准确地写出了苍耳的特性:“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在《丁香》一诗中,他对丁香的特点也展开了全面阐释:“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杜甫还知道,中草药要适时栽种、采摘,才能保证药效。从这首《叹庭前甘菊花》就可以看出来:“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而在《秋雨叹》中,面对绵绵秋雨造成中草药死亡等现象,杜甫也是忧心若焚:“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他早年就“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远游》),“巾拂香馀捣药尘,阶除灰死烧丹火”(《忆昔行》)。即使客居外地时,照常是:“编蓬石城东,采药山北谷。用心霜雪间,不必条蔓绿”(《写怀二首》)。
来到成都后,他和妻子、儿女一道在浣花溪畔造茅屋,辟药圃,请友人觅求药苗。“药条药甲润青青,包过棕亭入草亭,苗满青山渐取誉,根据隙地却成形。”这就是他笔下生机勃勃的药圃景象。直至晚年,他在身患多种慢性疾病,身体日益衰弱的情况下,还不忘种花种药。他在《小园》诗中写道:“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意即买下花园,既种花又种药,花可观赏,药可治病。
在《西郊》诗中他写道:“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从“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这两句,分明能感受到,在他的书房里,放置着一个又一个装得鼓鼓胀胀的药袋。在《高楠》一诗里,他又说:“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近根开药圃,接叶制茅亭。”也就是在一株高大的楠树下,他在紧邻树根的地方,建了一个茅草亭做药圃。而《绝句九首》中,杜甫留下“移船先主庙,洗药淙沙溪”的诗句,表明他经常在浣花溪里淘洗从山上采摘的中草药。
(文图 贾登荣)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7ce9cb8c017d92b8836510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漫说“大雪”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
20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
2025-01-02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
2024-12-31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
2024-12-31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
2024-12-31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
2024-12-31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
2024-12-31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
20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
20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
20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
20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
20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
20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
20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中央政法委:推进政法...
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