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茶香一缕在心头

发布时间:2021-12-09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饮茶1(464912)-20211206082728.jpg

  □ 李仲
我喝茶的历史比较长,孩提时好奇于为什么客人来了总要喝茶,即开始与茶结缘。我的视力一直很好,可能与长期饮茶有关,据说茶有明目的功效。
也可能我的味蕾不敏感,虽然工作后天天捧着一杯茶开始一天的劳作,各种茶喝过不少,却总也分不出个所以然。因此,我对茶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不是发霉变质的茶,都喝得津津有味。有茶相伴,真是不亦乐乎。因为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酷暑中饮一杯茶,可以去火降温;严寒中饮一杯茶,可以润喉暖身;劳作中饮一杯茶,可以解乏提神;沉思中饮一杯茶,可以思绪灵动。
茶是国饮,已经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但一直以来,我对此知之甚少。有个会品茶的朋友说:“沏茶应该连心情和文化一起沏到壶里。只喝不究,那是牛饮。”听后,我有些惶恐,看来我几十年的茶是白喝了。不过,看到梁实秋所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人无贵贱,谁都有份,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我又释然了,品也好,饮也罢,两者并无贵贱之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皇皇巨著《聊斋志异》,不就是由一位位牛饮之人提供的素材?当年,蒲松龄在村口道旁,设下一简陋茶摊,只要行人讲个故事或说个奇闻,就能免费喝大碗茶,分文不取。于是,许多干渴疲惫的行人,在一次次牛饮后,反刍了大量风格迥异的鬼怪素材,最终成就了《聊斋志异》,也成就了蒲松龄以茶换故事的轶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茶的滋养也逐渐生发了我心中的意味,可是和品茶沾上了点边?一日,用玻璃杯冲泡绿茶,杯中绿叶吸引了我的目光,“从来佳茗似佳人”,看来苏东坡所说不谬。舒展盘旋的绿叶,似是佳人长袖起舞,一种气定神闲的心绪,随着茶汤的浓酽渐渐充盈在我心间,多了恬静,少了焦虑;多了宽容,少了苛刻。人生境界中的物我两忘,可能也就是如此吧。
现在,我喜欢一手捧书,一手端茶,正所谓:茶亦醉人不必酒,书能香我无需花。轻抿茶水一口,顿觉唇齿生香,浸心透骨,翻看茶香浸染的书页,就着长长短短的文字,感受着书者的内心世界,体悟书中的悲苦、辛酸和无奈,抑或他们人生坦途中的意气风发。人生如茶,书如人生。书中人物的心灵轨迹,是品不完的浮浮沉沉、飘飘忽忽,亦如茶味的千回百转、绵长悠远。书里茶中皆是人生。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xxyd/yszc/441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