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山花事
村庄没有花事,村庄只有农事,那是很多年前的永共村。
“叛逆者”
永共村的村名是张海生告诉我们的,除了村上的老人,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喊这个村庄的名字,纷至沓来的游客,他们奔着盛山植物园来。
张海生永远记得“永共”这个名字,尽管今天他的身份是盛山植物园的园主和党支部书记,但他永远记住自己是在永共村长大的。他清楚地知道,要是倒回去几十年,把一坡地种上树木、种上花草,自己是会被全村人骂败家子的,一个农民不在土地上种庄稼,不干农事,干花事,那还是农民?那还是本分?
乡村看重大地上的花事,很长很长的时光格上,乡村的花事是那些庄稼花,那是乡村的一日三餐,是村民身上的温饱。在乡村的视野,大地上只有一种植物,它们的名字叫庄稼,它们的牵挂叫收成,庄稼之上是生活和生存。事实上,乡村大地上开满了比庄稼花更多的花,所有的花都在寻找自己花开的季节——你花开罢我登场,开满村庄所有的农历,所有的季节,所有的山野。
张海生的老家在永共村李家坝。说是坝,其实就是一片荒坡。早些年,荒坡上还有零星的田和地。后来开州区作为重庆市最大的劳务输出大区,村里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荒坡上田地开始荒芜,漫坡丝茅草,漫坡荆棘丛,成为村庄一块揪心的伤疤。张海生心疼那片坡,更心疼村里看着他长大的老人们。老人们没有心思和力气种地,成为村庄望天的人。
张海生18岁离开村庄,在外打拼多年,在开州城里开上了自己的电器公司。从小喜欢种花种树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老屋周围的荒坡开垦出来,种上树,种上花,圆他多年的植物梦。
1998年,公司员工突然发现他们的总经理一有空就赶回老家永共村,回到公司,满脸的疲惫,满身的泥点——老总在干什么“私活”?
大家悄悄跟着张海生,原来他们的老总在老家的荒坡上种花种树。
十年“私活”,到2008年,张海生自家责任地上种满了花木,老家那些花草树木,技术上他指导,平时的管护就交给村里老人,让老人们有了庄稼之外新的“活路”,让乡村的土地有了比庄稼更有收成的“庄稼”,成为远远近近爱好花木之人的打卡地。
村里支书找到他,“海生啊,种树种花可以挣钱,你能够带着我们村里人一起干吗?”
让村庄开满鲜花,让乡亲们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古诗中超越,在自己的田野上种鲜花,让城里的人们到村庄看鲜花。
张海生说,他等乡亲们这句话等了10年,他就怕乡亲们骂他不务正业,只有给群众看得见的收成才会给他们超越土地的新“活路”。
张海生成为乡村土地的“叛逆者”!
花渐盛
让800亩荒废多年的山坡开满鲜花,这是一种超越庄稼的全新耕耘。全村100多个留守的老人有了家门口的工作,带着略显怀疑的眼光,扛起锄头,跟着张海生一起在荒坡上种上鲜花和珍奇植物。土地上不种庄稼,他们担心他们的“海生”会有秋天的收获吗?最心疼的是他的母亲,说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现在又回来刨土地,你图个啥啊?
张海生给自己的植物园取名“盛山”,盛山是开州城边的名山,张海生把“盛山”的名字搬到自己的植物园,看中的是那个“盛”字。2010年3月2日,张海生在植物园党建会议室宣誓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011年4月上级批准植物园建立党支部,张海生当选为党支部书记,他说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盛世,就没有他和乡亲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植物园接待中心、农耕园等建筑请了专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而植物园哪里种什么树、哪里栽什么花、哪里建湖、哪里设潭、哪里造花径……都是张海生自己设计,他说他太熟悉这片山坡,老家的地还是自己做主。
听说哪里有古树,赶过去;听说哪里有名贵的花木,赶过去……
在张海生的乡村花事图上,盛山植物园引进栽培近万种绿植花卉苗木品种,其中国内外珍稀品种达300余种。整座植物园根据李家坝天然的地形地貌,以中式古典园林风格为主,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与湖泊、植被、流水、岩崖等巧妙融合,山水楼台,错落有致,迂回幽静。
“乡村旅游,不是让人来看看就算了,要想办法把人留得住,变着法儿让人还想来,这样乡村游才能‘活’!”这是张海生的乡村花事生意经。
话经典,花鲜艳,人从哪里来?搞活动,搭平台,做餐饮,展民俗,忆乡愁。
植物汇聚植物园,心更要汇聚植物园。
春天举办玫瑰文化旅游节,成片的玫瑰芬芳吐蕊,竞相绽放,一对对新婚夫妇在园区内拍摄婚纱照,远远近近的游客踏青赏景,如今已经举办五届。
秋天举办油纸伞节,汇聚各地丰富多彩的油纸伞,在天空,在花丛,在草坪,在花道。伞骨为竹,竹报平安,节节高升;伞形为圆,美满团圆,花好月圆。撑一把伞,撑起我们共同的情感记忆,撑起乡村文化的经典符号。
第一场瑞雪下来,张海生把三峡种种民俗搬到了植物园空地上,作为冬月末腊月初举办“年猪文化节”的序曲。民俗文化节的日子,喜庆的锣鼓响彻南河两岸,慕名而来的游客重温那些渐行渐远的乡村民俗,大家吃植物园特有的桂花鸡、桂花兔,还有秘制的桂花酒,乡亲们自家地里种出的绿色蔬菜,勾起大家无尽的乡愁和美好的记忆。
张海生说他和村庄的群众要在植物园举办更多的乡村节日,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
新“农活”
植物园火啦,更火的还是村里的群众。
“别看我今年都快六十了,但在这里‘做活路’一个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这可是我们这些老农民最好的活路!”陈老汉一直跟着张海生在景区种花,已经算得上是位花卉养护专家,很多外地山庄高薪请他,陈老汉说我得先把自家土地上的花种好。
像陈老汉这样的村里群众在景区固定工作的有几十位。这些当年村里出了名的庄稼老把式,如今成为各地植物园抢手的花农、花匠,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回来加入种花的行列,说在家门口打工更踏实。
平时乡亲们管护植物园的花草树木,客人来啦,大家放下锄头,拿出乡村的老手艺,和游客一起打盛山豆腐,推盛山糍粑,蒸盛山阴米,酿盛山桂花酒,拉洋车,唱薅草歌、扭秧歌、打连响。
每月月底,张海生看着村里群众从植物园财务手上领取工资,看着群众脸上舒心的笑容,所有的苦累、所有的艰辛风一般飘散。
在植物园,大家不喊张海生张总,都喊他“海生”,那是小时候大家喊他的名字。
你对土地爱有多深,土地就对你爱有多厚。
曾经长满庄稼的乡村开满各种各样的花,种花、推豆腐、打糍粑、吃桂花鸡、喝桂花酒,农历上的农事变成今天的花事,乡村的季节变成了今天的花季,李花、杏花、牡丹花、玫瑰花、茶花、槐花、紫薇花、杜鹃花、荷花、腊梅花,都像赶集似的,汇聚到盛山植物园,就算到了秋冬,满坡的红叶、梅花、红火棘,村庄永远鲜花盛开,让乡村的花事呼唤城里的人们,乡村有了比庄稼花更饱满的收成,乡村有了庄稼花之外更幸福的花事——
在植物园接待中心不远处有一栋破旧的老房子,张海生说那是他曾经的家,一直保留着,他得永远记住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
花开盛山,盛山盛世。(作者文猛)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1-12/02/content_1027126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巴岳山初雪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
20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
2025-01-02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
2024-12-31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
2024-12-31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
2024-12-31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
2024-12-31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
2024-12-31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
20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
20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
20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
20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
20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
20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
20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中央政法委:推进政法...
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