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一窥中国白话散文的百年风貌——读《中国白话散文百年史》

发布时间:2021-11-27 来源: 四川省政协委员会办公厅 作者:佚名

  

  

  书名:《中国白话散文百年史》

  主编:唐小林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唐小林教授主持编纂的《中国白话散文百年史》,抽丝剥茧般梳理了自上世纪初中国白话散文开端以来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将百年白话散文的发展脉络提炼为“启蒙、救亡、革命、新启蒙、新人文、在场”等六个关键词,详细解读每一个关键词里蕴藏的白话散文的阶段性特征,并结合对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的评介,从而让读者透过这些关键词,一窥中国白话散文的百年风貌。

  作者首先指出,人是意义的动物,文学是追求意义的,白话散文是通往意义的一条道路。散文和白话,对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作为现代文体的散文,并非古已有之,它是舶来品。在西方文体四分中,它与小说、诗歌、戏剧并肩而立。散文是除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所有文体,是文学领域的“不管部”。可以说,散文是散落在小说、诗歌、戏剧边缘的文学体裁的总称。接着,作者从编纂文学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经典白话散文应该具备的标准。作者说,“文学史是经典史。白话散文的草根性,并不意味着它的写作更容易、进入文学史的门更宽。恰恰相反,相比小说戏剧,它成为经典的难度更大、可能性更小”。要成为经典并能写入文学史的白话散文,必须具备“白话语言的经典、艺术文本的经典与普遍价值的经典”。“语言、文体、价值”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应该说,作者关于经典散文特质的总结,对于千千万万的散文写作者,尤其是那些初学散文写作的爱好者、入门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提醒、启迪、警示、鞭策作用。

  全书紧紧围绕“启蒙、救亡、革命、新启蒙、新人文、在场”六个关键词,通过对不同时期白话散文特点的概述与代表性作家作品的点评,对中国百年白话散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回顾与展望。作者在《启蒙与人的自由》一章中,回答了第一个关键词的由来:现代白话散文,紧随新文化运动的滥觞而勃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之初,启蒙与文学的结合,一开始主要体现在政治功用方面。同时,作者列举了《新青年》《新生活》《语丝》《莽原》《现代评论》《民国日报》等媒介上的作品,让读者看到这一阶段的白话散文的鲜明属性:启蒙。在对这一时期白话散文整体风貌概括的基础上,作者又点评了这一时期重要作家的作品,如鲁迅的《影的告别》《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周作人的《乌蓬船》、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等,让读者得以感受到洋溢在这些作品里“启蒙”之光。在《新启蒙与精神的解放》一章中,作者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散文特征,用了“新启蒙”这个关键词。作者说,十年内乱结束,新时期与新启蒙一同来到。之所以是新启蒙,是因为这时的启蒙与“五四”启蒙不同,它是把人从新的愚昧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自主理性,实现独立与自由。这一时期散文的启蒙性,是从表达哀思开始,接着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反思散文、记录特殊历史时期生活的散文、体现人道主义观念的散文等。散文在出现了多元发展态势的同时,女性散文作家异军突起,成为这一时期一道美丽的风景。在概括这一时期散文的整体风貌之后,作者又列举了巴金的《随想录》、周涛的《巩乃斯的马》、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张洁的《拣麦穗》、孙犁的《亡人逸事》、叶梦的《羞女山》等作品。透过作者的点评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白话散文尽管在多元化道路上蹒跚迂回前进,但它们所秉持的“新启蒙”效果,在这一时期优秀散文家的作品中,始终光芒闪烁,激起读者心灵的火花。

  阅读《中国白话散文百年史》一书,从那一行行文字中分明能够觉察到,作者在对中国白话散文百年历史梳理与总结的同时,也饱含着对在中国百年白话散文发展历程中作出贡献的优秀作家的感念与致敬。比如,作者在点评何其芳的散文《画梦录》时说道:《画梦录》不仅是一部自觉的独立的散文创作的成果,也是何其芳纯粹的散文意识的结晶,更是何其芳独特的个人气质的凝结。《画梦录》通篇萦绕着孤独的人格气韵,杂以辽远的幻想与想象,整体呈现出柔和绮丽的精致文风,开创了白话散文“当诗一样写”的新路径。与其说这是对何其芳《画梦录》的评价,倒不如说这是对何其芳对白话散文作出的开创性贡献的礼赞与颂扬。再如,作者在分析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作品时认为,其散文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大量运用黑色幽默的表达方式,散文在他的笔下多了些魔幻现实的色彩;王小波将自己那看似掉以轻心所想与作为载体的语言文字水乳交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叙述话语体系,并以此坚守着他认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应具备的独立之精神,怀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观察、思考生活的真相。通过自己对世界运行法则的独立思考,试图传达的是自由美好及其不可或缺,鼓励所有人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这样的评价,无疑也是对王小波对新人文散文开创性贡献的赞许与褒扬。

  (贾登荣)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7ce9cb8c017d5a1d24300aac.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