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协商议政 > 正文

大格局

发布时间:2020-05-14 来源: 作者:

人民政协网5月12日电(记者罗韦 林仪 宋啸峰 王惠兵 肖亮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2018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自此,香港、澳门特区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2019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当前,各地政协全会密集召开。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形成大开放、大合作、大未来的大格局,委员们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整合

粤港澳三地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正在加速整合。

如何让各种优势资源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整合?“夯实机制”与“搭建平台”是各地政协全会的热点话题。

以职业教育为例,民盟广东省委会建议:由三地政府部门牵头,共建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联盟及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组织大湾区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共同打造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建立起三地职业教育机构间的协调机制与对话通道。

广东省政协委员陈彩英深知大湾区中医药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建议:“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主体,整合大湾区中医药优势的人才资源”“加大大湾区内中药药物作用机制和创新新药研发合作,加快中药成果转化”。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呼吁:组建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机制,推进标准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

当然,整合资源绝不仅仅局限于粤港澳三地。

聚焦“闽+粤港澳”交流合作,多位福建省政协委员呼吁“加强与大湾区的全面对接,实现合作共赢”。就像鄞顺利等委员建议的那样:进一步完善福建与大湾区之间的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合作、科技教育医疗合作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联动发展方向。

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广西开放发展的一个重点。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会建议:整合好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各类旅游资源开发。自治区社科联呼吁: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制度,包括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决策咨询机制、健全协调协作机制……

磨合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仅靠整合还不够,还需破解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筑巢引凤”与“创新创业”亦是各地政协全会的焦点。

颇具代表性的是民革广东省委会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的提案。提案针对政府统筹协调与综合服务不够到位、尚未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圈等问题,提出6个“一”:构建“一个组织机构”,加强对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一套政策”,完善管理与服务机制;建立“一套宣传教育机制”,让更多港澳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家国认知,实现港澳年轻一代“人心回归”与创新创业回流;打造“一个示范基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构建“一个生态圈”,保证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良性发展;构建“一个大数据平台”,对人才、项目和资金等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如何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年在大湾区这片创业热土扎根成长?广东省政协委员纷纷献策———

吴占求委员建议:探索放宽执业医师资格互认和准入,探索实现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吴哲歆委员呼吁: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行业商会,“处理好大湾区同一行业之间的摩擦,避免同一地区同一类型商会并存,行业之间互相打架”……

深圳市政协委员更关注深港澳青年在大湾区企业的实习———

何超盈委员介绍,“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纷纷针对青年人群体,打造了诸多合作交流平台,也取得一定成效。”她建议,循序渐进将实习计划面对群体拓展至大湾区各个城市;同时,探讨深圳青年去港澳实习的可行性,帮助深圳青年人才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专业知识。

云海清委员提出:推动建立完善粤港澳三地政府人才合作协调机制,构建联系紧密、沟通高效、协调有力的三地人才合作机制;建立互通互认、共享共建的人才引进、评价、服务体系,在税收、出入境、执业资格等多个方面消除壁垒。

融合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浓缩”成一个超级大都市。这也是多位政协委员的感受。

深圳市政协委员黄一峰认为,“一日生活圈”“一日物流圈”已经基本实现。“湾区人”生活越来越便捷。黄一峰举了换领内地驾驶证的例子,“香港居民仅需携带身份证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香港正式驾驶证,就可以在深圳市车管所、罗湖车管分所、深圳湾警医邮服务站体验一站式办结。”

文化也因交融而多彩。广东省政协委员周厚立介绍,“粤港澳大湾区的非遗合作实践很早就在粤剧上有所体现。近年来,三地签订有关合作框架协议、开展粤港澳粤剧群星荟活动、实施粤港澳青年戏剧交流计划等,促进了粤剧的保护与传承。”

对于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陈信光、曾志龙、苏建丰等多位委员表示,要在本职工作中贡献力量。

深圳市政协委员梁镇东讲述了自己的经历:“2014年,赴内地参与项目开发建设时,我既听不懂普通话,也看不懂简体字,从吃住到交通,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即使这样,我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在内地很多好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渐渐融入内地社会,也建立起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在交流交往交融中,不仅委员们收获满满,粤港澳大湾区的大格局也正在逐渐形成……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