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龙门石窟:佛教石窟艺术中的壮阔篇章

发布时间:2021-11-20 来源: 四川省政协委员会办公厅 作者:佚名

  

  古都洛阳,河山拱戴,伊水龙门,光耀千载。古代的艺术家们,斧凿声声,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曾经辉煌盛极的艺术殿堂,这便是被誉为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前不久,当我和家人置身于伊水河畔的龙门石窟面前时,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

  北魏时期,佛教盛行,孝文帝拓跋宏定鼎中原后,把当年在平成开凿云冈石窟的理念带到了洛阳。他巡视伊水龙门,看中了这块宝地,于是拉开了长达700多年开凿营造的宏伟序幕。其实,从龙门峡谷第一声斧凿声到今天,龙门石窟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就其开窟造像的营造过程看,从孝文帝开凿龙门第一洞——古阳洞石窟寺开始,前后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以至元、明、清朝,断断续续开凿了700 多年。经专家统计,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多尊,碑刻题记2800块,佛塔60多座,均为我国石窟之最。众所周知,石窟艺术并非佛教独有,佛教石窟艺术也并非中国独有。但是,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谱写着整个佛教艺术史中最为壮阔的篇章,而龙门石窟便是其中最为辉煌的一页!

  

  奉先寺天王造像。

  龙门石窟以伊河为界,分为西山和东山两大石窟群。随着人流,首先来到了位于西山的潜溪寺。潜溪寺是一个建在半山腰的石窟。寺内窟顶藻井浅刻着一朵大莲花,供有阿弥陀佛等七尊佛像。从这七尊佛像中可以看出,唐朝的石窟造像已脱离了北魏早期造像那种远离尘寰、不食人间烟火的造型,而是充满了浓郁的感情色彩,造型上也显得更接近人的自然形体美,体现了唐朝时期社会的审美观念。

  从潜溪寺下来,南行,石阶右侧有一敞开的石龛,正壁上嵌有一草书卷碑,上书“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十个大字,字体丰满而遒劲,这便是有名的“陈抟十字卷碑”。沿山崖小径南行数十米,便来到了宾阳洞。洞内“三世佛”高鼻大目,微露笑意,表情温雅敦厚。洞中的飞天衣带飘逸,描绘出“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美妙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随后来到位于西山中部北端的万佛洞,这是唐高宗、武则天祈福时开凿的。洞内满刻15000尊小佛,尽管微小,但每一尊佛都刻得精巧细腻,传神入画。

  龙门石窟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我们在人流中挤来挤去,终于挤到了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为辉煌的奉先寺。登上百余级台阶后,眼前豁然出现一座气势瑰丽磅礴的佛龛——它将整座山体劈成南北宽约30米、东西进深40米的门形崖面,依崖造像,工程之浩大,实属罕见。

  奉先寺中,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9尊佛像沿崖壁一字铺开。整个佛龛布局严谨,协调匀称。主佛卢舍那至高至尊居中而坐,通高17.14米,耳长近4米,是龙门石窟造像中最为高大的,他“光明遍照”的面部形象,被誉为是中国雕塑史上伟大的典范之一。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凝望着眼前的大佛,体悟着大佛俯视芸芸众生的笑容中的睿智,内心深处生出无限感慨……

  离开奉先寺,又先后来到了药方洞、古阳洞、火烧洞和石窟寺。每一处石窟都是那么宏伟、震撼,每一处都诠释着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石雕艺术的源远流长。通过游览,我发现,龙门石窟相较于北魏早期的云冈石窟,进步了许多,云冈石窟是“平城模式”的典范,给人以粗犷、威严、神秘的感觉,而龙门石窟则已形成了“秀骨清像”的“中原模式”,造像更加写实、自然,更富于人情味,

  苍峰屏峙,伊水中流;千年石窟,穿越春秋。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亘古不息的朝圣和礼赞,是东方艺术殿堂中最美丽、永不凋谢的一朵奇葩!

  (文/图 刘凯)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7ce9cb8c017d36ec484607b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