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自治区政协委员建议:加强电子烟市场监管 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1-10-21 来源: 作者:佚名

  

  

  “当前,电子烟渐成流行趋势,而青少年成为最大的目标市场,吸电子烟已成为未成年人追求时尚的酷炫……”日前,自治区政协委员刘继超提交社情民意信息反映,电子烟市场存在乱象,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针对委员反映的情况,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电子烟侵害青少年

  记者从天眼查App查询到,银川市有营业许可的电子烟实体店40余家,而小型超市违规销售电子烟却难以统计。经调查了解,部分不良商家为迎合未成年人的好奇心,把电子烟销售点开到了学校附近。以银川市第十五中学为中心,1.5公里半径内,有4家某品牌电子烟专营店。每天进店人数10多人,虽然进店处都设置有“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的标识,但店家通常不会查验身份证,许多青少年会进店了解询价,表现出较强的购买欲望。

  电子烟为何会风靡市场,受到部分青少年的青睐?据调查原因有三:电子烟除了传统烟草口味,还有薄荷、蓝莓、巧克力等“自选口味”,迎合了年轻人的喜好;电子烟“只解瘾不上瘾”,贴上了可以帮助烟民戒烟的标签,这很容易让人深陷其中;电子烟有着与卷烟一样的烟雾、味道和感觉,让人能享受到“吞云吐雾”的快感;家长吸香烟或使用电子烟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如监管不到位,反而成了孩子获取烟支的渠道。

  电子烟危害身心健康

  电子烟是否存在健康隐患?到底能不能起到戒烟的效果?

  据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肺病科主任医师张常喜介绍,首先电子烟与卷烟相比有害成分相对要少一些,对长期吸烟的人群,用电子烟作为戒烟前的替代品国内研究是支持的。但销售者的不当宣传反而会激发许多青少年和不抽烟的人士去尝试,使其成为新烟民。有关研究表明,电子烟中依然含有尼古丁传送系统生成的气溶胶,其中许多成分是有害健康的毒性物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不良后果,长期使用电子烟,尼古丁传送系统可能会增加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风险。电子烟也有二手烟问题,电子烟的气雾含有尼古丁、金属颗粒等,同样会危害周围人的健康。吸电子烟也不能戒掉烟瘾,还会使人变得更依赖。

  据了解,早在2018年,国家相关部门就下发通告指出,大部分电子烟的核心成分是经提纯的烟碱,即尼古丁,属于剧毒化学品,未成年人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型,吸入此类雾化物会对肺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烟碱中毒等多种安全风险。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办事处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首次揭开电子烟诸多“伪装”下的真面目。电子烟含多种有害物质,使用电子烟不仅有害,吸食过量可致死。

  加大电子烟销售监管力度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在1000万,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使用率最高。可见,加强电子烟销售监管刻不容缓。

  如何通过对电子烟市场的监管,还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自治区政协委员建议,应加大对电子烟的销售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子烟行政立法的调研,尽快研究出台自治区电子烟销售监督管理的办法和规定,明确电子烟销售的标准,补齐监管的短板,为未成年人打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加大对电子烟的日常监管力度,建立购烟者年龄识别机制,增加未成年人消费电子烟的难度,公安、市场监管和卫疾部门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把街边便利店尤其是学校周边小店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对违规销售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堵死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的渠道;以中小学校为重点,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使在校学生自觉远离电子烟。(吴 昊)

  


原文链接:http://www.nxzx.gov.cn/zxgz/sqmy/sqmydsyjwyh/202110/t20211020_4511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时评网 zx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